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诗取幽,读庄取达,读汉书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题记
“园林,就是属于我们中国人最终极的居住体验,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这是钢筋水泥给不了的宁静与平和。”第一次见到陈天趣时,他正挥毫泼墨,宣纸上墨色淋漓,黑白之间意趣悠然,俨然大家风范。
1961年,陈天趣出生于苏州忠王府拙政园,在这座浓缩中华建筑文化精华的园林中生活了28年,这段经历,让陈天趣对园林建筑有着深刻的牵挂与喜爱。实际上,陈天趣在园林营造方面有着源远流长的家学渊源,其九世祖张照为乾隆皇帝的国太师,官至刑部尚书,五世祖张祥河官至工部尚书,书香门第,尚书世家,丰厚的文化积淀带给陈天趣的不仅是拙政园内的居住经历,更是对于先代国学基因的一脉相承,少儿时期,他在园林营造大师、文人雅士汪星伯、张辛稼等熏陶下成长;青年时期又师从谢孝思、张继馨等名家学画,因此,陈天趣不仅擅长园林营造,更爱诗擅画,对于易学也有极高的造诣,作为中国建筑和园林营造易学导师,陈天趣的人生岁月真可用拙政园的一副楹联来形容:于书无所不读,风物皆有可观。也正因此,陈天趣成为我国园林营造的巨匠,身上的光环也十分耀眼:中国古建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文营造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民建园林分会专家顾问、苏州古建园林文化研究室主任……而他却依旧以一种质朴而真实的面貌,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与陈天趣交谈,心中总能涌起一股暌违已久的宁静,这或许正来自于他身上那种园林般的宁和、平静与安然。
天下玄妙之基,在于园林风物。一直以来,陈天趣都将园林营造视为中国文化与建筑的集合,“园林绝不只是单纯的建筑,香山帮也不仅仅是技艺的代代相传,曲径通幽,酒政茶经,这是我们从古至今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和集合。”缘于对园林艺术的理解,陈天趣以“天玄”为字,将对园林的思考凝练在两个字当中,不可谓不妙矣。陈天趣主持复原与修建的园林建筑每一座都堪称现代中华园林营造之绝佳精品:开封朱仙镇启封故园、杭州西湖院子中式房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苏州古典园林朴园改造和扩建、南通综艺集团的金圣园、苏州上林园亭园等等,其中苏州斜塘老街一期文本提升设计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绿化委颁发的"世界园林设计金奖",让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在全世界绽放出全新的生命力,在古建的修复维护中,他同样不遗余力,一个个实用有效的方案,一次次脚踏实地的设计,让苏州古建以全新的视角进入今人的视野,在陈天趣所设计的园林中,我们仿佛能够透过时空;穿过那雕梁画栋,花草茵茵,被钢筋水泥压的喘不过气的现代人,似乎能一脚踏入那婉约的宋,端方的明,华美的清,千秋岁月倏忽而过,厚重的历史积淀与现代的轻灵巧妙完美的融于一方园林天地之间。
该如何形容陈天趣的园林设计呢?或许不该称之为设计,而该称为一种艺术:园林之胜,惟山与水二物,陈天趣丰厚的美学与易学积淀让他在设计之时游刃有余,点画之间,假山好水如墨痕点点,赏其仿似品茶,浓淡有致,只谈几度桃李春风——寄情山水之间,自有一番属于国人的血脉流淌赓续,那是传承千万年不曾断绝的文脉,在易学的基础上,陈天趣怀抱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敬畏,于现代的建筑丛林之中,增添鸟语花香的盎然生机,撷取四季更迭的色彩变迁,为居住和生活注入灵动活力和灵魂,于文化与建筑的交界处,用天人合一的道,打造出一个动静皆宜的惬意空间,一种返璞归真的生存哲学;一个无限畅游的灵动世界,一场山水人文的精神盛宴。走进陈天趣打造的园林,才能真正体会到何为山水亦大的境界,兰亭之中的曲水流觞,仿佛再现于快节奏的今天,在水流潺潺中聆听岁月的斑斓故事,于草木蔚然中,行走间与自然重归于好;在惠风和畅里,沉醉于轻柔的园林时光,那是属于生命的蓬勃底色,亦是国人心中向往的有山有水的生活,踏入园林,眼前是盛境,亦是岁月静好的心境;行走间是风情,亦是人生与道的共情。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园林,从来就不只是建筑的辅助缀饰,而更是艺术营造。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中华文明如同万古江河,奔流不息,如陈天趣一般的传承者,正以匠心记录着发展历程,传承着精神血脉,在对美的发现与求索中,追寻生命的大美。
一方天地园林,如一个微观宇宙,包罗万物,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齐聚在这属于中国人的艺术殿堂之中,时间、空间、自然、文化在此交织,天人合一,大道至简,文化变为生活的态度,艺术成为生活的内容,安然栖吾心,山水隐于市;游园,方为今梦。(栾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