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公路货运运力市场是一个典型的纺锤型结构,货运经营者掌控管理着中国85%的中重卡车辆。近日,著名咨询机构BCG近日发布的《中国公路货运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指出,长期以来公路货运占据着我国货物运输行业的主导地位,而在整个公路货运的链路中,货运经营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货运经营者(Freight Manager)是指管理货物运输活动的组织化经营主体,包括自有车队、外协车队、第三方物流公司、货主、贸易商、生产制造企业等。这就意味着,货运市场上超过一半的货车由中小货运经营者管控,中小货运经营者注重效率提升,大货运经营者则更强调安全,未来货运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也将对数字化和车队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路货运市场的运输主力群体

作为管理货物运输活动的组织化经营主体,货运经营者是公路货运市场鲜活的运输主力群体。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上,超大货运经营者约有70家,管控车辆数占总保有量的5%。大货运经营者数量约为500家,管控车辆占比约为10%。中小货运经营者是市场中坚力量,管控车辆占比超过50%。其中中货运经营者数量约为7,000家,管控车辆占比约为25%;而小货运经营者数量约为8万家,管控车辆的占比约为25%—30%,微货运经营者多达60万家,管控车辆占比约为20%。

货运经营者是伴随中国公路货运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国家队主导期时货运经营者结构比较单一,公路货运总量仅为15亿吨;随后,私营经济爆发式增长,年产值增幅约为30%,公路货运进入个人司机红利期(1984-1992),这个阶段的公路货运量增加到75亿吨;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大量各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公路货运进入私营车队萌芽期(1992-2005),这个阶段的公路货运量增加到约130亿吨;随着快递业务的迅速发展,淘宝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发展带来消费物流崛起,公路货运进入车队跨越发展时期(2005-2013),公路货运量增加到约300亿吨;在科技赋能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公路货运量达到了350亿吨。随着市场的整合,公路货运量的增加使得货运经营者主体变得愈来愈丰富,科技赋能不断推动货运的数字化变革。

在数字科技的赋能下,货运效率、成本、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必须抓住纺锤型结构中的成长型企业即中小货运经营者进入数字化经营,才能促进整个货运市场迈入数字化升级阶段。

随着物联网与AI 越发成熟,产业数字化技术的边际成本一降再降,占据运力主体的广大中小型物流企业,正在成为产业数字化纵深发展的主战场。作为产业的中坚力量,中小货运经营者初具一定规模,管理的难度较微货运经营者有大幅的提升,对精细化管理的诉求强烈,这部分货运经营者在拥抱技术、积极实践数字化经营后,相较上游大企业和个体司机,他们在运输效率、安全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上的表现将更为优异。据调查,货运经营者规模越大,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越高,社会及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关注度较高,因此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因此,货运经营者们在行业竞争压力下,对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安全的诉求更加强烈。

如何在数字化转型到来之际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货运经营者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数字化改革风暴带来的利润提升

从市场规模上看,数字化改革不断崛起,持续赋能车队管理,数字化给整个公路货运市场带来的效率提升相当于700亿到1000亿的利润再分配空间,预计由超大货运经营者管理的车辆数占比将提升约1%—2%,而微货运经营者和个体司机管理车辆数占比预计各会缩减5%,原来的中小货运经营者进一步扩张,规模提升至大中货运经营者级别,依旧是公路货运市场的中流砥柱。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公路货运市场规模化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随之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精细化管理使公路货运市场实现缓慢整合,货运经营者只有在技术、资金等各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注重细节,长期积累,将科技赋能与政策管控有效结合,强化运输效率,吸引资本的关注和密集进场,才能在此次数字化革命中收获资本和市场的双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