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航空:翱翔天际的巨鹰,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Zbk7655 15小时前 阅读数 4 #滚动资讯

东航航空:翱翔天际的巨鹰,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拎着行李,走进机场,看到那个由一只飞翔的燕子(或者说是一只鹰?我一直觉得它像两者结合)和一轮红日组成的“东方航空”标志时,你眼前这家航空公司,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它只是简单地把你从A地送到B地吗?还是说,它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彩得多?今天,咱们就试着剥开这层面纱,聊聊这家和我们很多人出行都息息相关的——中国东方航空。


从“军委民航局”到现代航空巨头:一段不平凡的起飞

说起东航的历史,可能比很多人想的要久远。它的根,其实可以追溯到1957年,那时候还不叫东航,是军委民航局上海管理处。你看这个名字,就带着非常浓厚的时代印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东方航空”成立,是在1988年,算是中国民航业政企分开、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批弄潮儿。

这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点,东航的成立,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活力迸发的一个缩影。你想啊,长三角地区要发展,没有便捷的空中桥梁怎么行?东航可以说是肩负着连接上海、连接华东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使命起飞的。它的成长,几乎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崛起、和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是同步的。这或许暗示了,一家企业的命运,和它所在的城市、所处的时代,真的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


东航的“家底”到底有多厚?数字背后的硬实力

咱们别光说历史,得来点实在的。东航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几个硬核数据来回答。

  • 机队规模:截止到最近的数据,东航的机队规模超过600架飞机,而且机型还挺现代的,空客A320系列、波音737系列是中短途主力,空客A350、波音787这些新型宽体客机是国际长途的担当。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差不多平均算下来,每天有大量飞机在天上飞,运力非常可观。
  • 航线网络:这是东航最核心的资产之一。它以上海为核心枢纽,以西安、昆明为区域枢纽,航线网络四通八达。
    • 国内线: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省会城市和主要旅游商务城市。
    • 国际线:密密麻麻的通航点遍布全球,尤其在北美、欧洲、日韩和东南亚市场,优势非常明显。我记得有次去巴黎,航班上好多都是转机的,可见其网络效应。
  • 天合联盟成员:2001年,东航加入了天合联盟。这个挺重要的,意味着你的东航积分可以在联盟内其他航空公司(比如法航、荷航、达美航空)使用,航线网络瞬间扩展到了全球。这属于一种“抱团取暖”或者说资源整合,大大增强了竞争力。

不过话说回来,机队规模和航线广是基础,但飞行体验和服务质量,可能才是我们普通乘客更关心的问题。这个我们待会儿再细聊。


“坐东航是种怎样的体验?”——服务与口碑的两面

自问自答时间:坐东航的飞机,到底怎么样?嗯,这个问题其实挺难一句话概括的,因为体验真的很因人而异,也因航线、舱位而异。我试着客观地说说。

亮点方面,东航这几年确实在努力提升:

  • “东方万里行”常旅客计划:这个会员体系做得比较成熟,积分兑换机票、升舱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忠诚度高的会员能享受到不错的权益。
  • 空中互联网络:这个绝对是一个大亮点!东航在宽体客机上提供了空中Wi-Fi服务,虽然网速可能达不到地面5G的水平,但能在万米高空发个微信、刷个网页,已经极大地缓解了长途飞行的无聊感。我记得有次飞国际长途,用了他们的Wi-Fi,感觉时间过得快多了。
  • “东方天厨”餐饮:东航在飞机餐上确实花了不少心思,试图融入一些地方特色菜系,比如提供上海本帮风味的餐食。虽然飞机餐众口难调,但这种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也有一些常常被乘客吐槽的地方:

  • 准点率:这个吧,其实不全是航空公司的锅,空域管制、天气影响巨大。但东航以上海为基地,华东地区的空中交通流量巨大,延误情况有时确实比较令人头疼。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但乘客的直观感受就是等得久。
  • 服务标准化:有时候会遇到特别热情周到的乘务员,体验很好;但偶尔也可能碰到比较“机械化”的服务。这可能和大公司的管理、培训以及员工个体的状态都有关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管理难题。

所以你看,评价一家航空公司,很难非黑即白。它就像个多面体,有闪光的面,也有相对暗淡的面。


挑战与未来:东航面前的天空并非一帆风顺

任何大企业都不是在真空中发展的,东航面临的挑战其实非常严峻。

  • 高铁的冲击: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国内,尤其是1000公里以内的行程,高铁在准点率、车站便利性、舒适度上对航空公司形成了降维打击。东航很多上海出发的短途航线,比如到南京、杭州,基本已经被高铁分流得差不多了。
  • 国际竞争白热化:在国际航线上,要直面中东三大航(阿联酋、阿提哈德、卡塔尔)以及新加坡航空等全球顶尖航空公司的竞争。别人的服务、硬件、品牌形象,都很有吸引力。
  • 油价与成本:航空公司的命脉之一就是航油价格,这东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成本控制压力山大。
  • 后疫情时代的复苏:全球旅游业和商务出行还在恢复中,如何快速抢回市场,也是个大课题。

那么,东航的未来方向在哪里?我觉得它可能在这么几个点上发力:一是继续优化“上海-西安-昆明” 这个大三角枢纽战略;二是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这几年货运其实挺赚钱的;三是数字化转型,比如把APP做得更好用,更精准地推送机票信息等等。


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东航“冷知识”

聊点轻松的。东航其实也有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一面。

  • “中国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其实上航已经是东航的子公司了,但品牌还在独立运营。所以你买票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同一个航班号,有时是东航的飞机飞,有时是上航的飞机飞,但服务标准基本统一了。
  • 涂装故事:东航的飞机涂装除了标准版,还有一些特别漂亮的彩绘机,比如世博号、迪士尼号等等,如果能在机场碰到,算是小惊喜。
  • 代码共享:你买的明明是东航的票,但实际执飞的可能是另一家外国航空公司,这就是代码共享。这种合作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乘客的选择。

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东航就像是中国民航业的一个缩影。它庞大、复杂,承载着无数人的出行梦想和商务往来,也面临着内外的巨大压力。它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那个不断扩大的航线网络和努力提升的服务;但也有无法回避的难题,比如准点率和激烈的竞争。

它的未来会怎样?是继续翱翔,还是会遇到更强的气流?说实话,没人能百分百确定。但这只以红色飞燕为标志的航空巨鹰,无疑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乃至全球的航空版图之中。下一次当你选择航班,看到那个熟悉的标志时,也许会对它背后的故事,多一分了解。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