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老牌国企的数字化新生
【文章开始】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老牌国企的数字化新生
你知道中国最早的电子企业是哪家吗?它诞生于1936年,曾经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如今又在智慧地铁、智能制造领域大放异彩。这就是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个有着近90年历史却依然活跃在科技前沿的民族品牌[citation:2][citation:4]。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家老牌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的。
◆ 这家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
南京熊猫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公司。它的前身是1936年在湖南长沙成立的南京无线电厂,1956年推出了第一台以“熊猫”为商标的收音机[citation:4]。这牌子可是中国电子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citation:5]。
到了1992年,熊猫电子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了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itation:4]。公司很快就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1996年5月和11月,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了中国电子行业第一个A+H上市公司[citation:3][citation:4]。
如今这家公司是台港澳与境内合资的上市企业,注册资本高达91,383.8529万元人民币[citation:1]。最新的法定代表人叫胡回春[citation:1][citation:4],总部位于南京市经天路7号[citation:1][citation:4]。
??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老牌的企业,现在靠什么赚钱?
我查了资料发现,南京熊猫现在主要聚焦三大业务: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以及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citation:6][citation:8]。简单说就是从传统的电子产品制造,转向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支柱
南京熊猫的转型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刀真枪地干了几年。他们现在的业务结构挺有意思,就像是三足鼎立,互相支撑。
首先是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业务。这部分特别实在,你可能每天都可能接触到——就是地铁里的那些自动售票机、检票闸机。南京熊猫从2003年承建南京地铁1号线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开始,现在已经能做到一年同时开通六七条地铁线路,产品用在了全球60多个城市[citation:6]。他们最新的闸机上有24组红外线传感器,能感应乘客的体型、是否带行李、走路速度,然后自动调整闸门关闭速度,既安全又高效[citation:6]。
其次是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这块业务其实有着深厚底蕴,南京熊猫搞机电一体化研发生产已经三十多年了[citation:4]。中国第一台全自动轴向插件机、第一台全自动径向插件机、第一台SCARA装配机器人都是他们造出来的[citation:4]。现在他们能为智能水表生产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据说能节约用人成本,提高约30%的生产效率[citation:6]。
第三块是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在南京经开区恒通大道的SMT高速贴片生产线车间,有30多条高效生产线,每年能生产6000万片电路板,销往世界各地,用在通讯、家电、汽车电子等产品中[citation:6]。这条生产线提高了绿色材料使用占比,减少了硬件功耗,确实更加环保了[citation:6]。
技术实力与创新布局
南京熊猫能完成这样的转型,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他们拥有五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还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itation:2][citation:4]。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三分之一[citation:2],这个比例在高科技企业里也是相当高了。
2021年11月,公司还成立了数字产业研究院,下面管理着12个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的有2个,省级7个,市级3个[citation:4]。这说明他们不是在跟风转型,而是有组织、有规划地向数字化领域进军。
?? 不过话说回来,技术创新需要持续投入,而且回报周期长,这对任何企业都是个挑战。南京熊猫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但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技术领域,能否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可能还需要观察。
合作网络与市场影响
南京熊猫很早就开始了国际合作,与瑞典爱立信等跨国公司建立了多家合资企业[citation:3]。其中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ENC) 是爱立信全球物流供应中心之一,曾经是国内GSM、GPRS设备的最大供应商和CDMA设备的主要供应商[citation:5]。
不过合作之路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2023年的财报就提到,因为ENC对其他非流动资产的收回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南京熊猫不得不对ENC长期股权投资全额计提减值[citation:8]。这也说明了国际合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在国内市场,南京熊猫也是首批智慧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citation:6],这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他们现在牵手东南大学、西安交大、哈工大等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甚至还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工业软件”攻关工作[citation:6]。
财务表现与挑战
看企业总不能只看业务布局,还得看看经营情况。南京熊猫最近的财务表现似乎面临一些挑战。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减少了13.28%;归属净利润是-4592.27万元,同比减少了51.10%[citation:4]。2023年度更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38亿元[citation:8]。
公司解释业绩下滑的原因包括:部分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未达预期;部分业务交货周期调整,未达到结算要求;以及部分业务模式转变[citation:8]。此外,对ENC长期股权投资全额计提减值也是重要因素[citation:8]。
?? 这或许暗示,即使是有悠久历史和雄厚技术积累的老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也会经历阵痛期。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投入,而回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未来的路怎么走?
面对挑战,南京熊猫的未来发展方向似乎已经明确。公司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密切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开展业务[citation:8]。
具体来说,他们的规划可能是这样的: * 深化数字化转型:继续聚焦三大主营业务,不断提升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力; * 加强技术研发:依托现有的研发体系和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技术; * 拓展市场应用:将现有解决方案应用到更多城市和行业领域; * 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发展绿色电子制造;
南京熊猫的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公司[citation:2][citation:4],这个目标既体现了他们的雄心,也反映了他们的实力基础。
总结:老树新枝的启示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其实是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从最早生产收音机,到如今提供智慧地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家有着近90年历史的企业一直在适应时代变化。
他们的经验表明,即使是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企业,也能通过战略转型、技术创新和市场重新定位焕发新生。不过,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面对业绩压力、投资风险和技术挑战。
南京熊猫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还在继续,他们的经验或许对其他传统企业的转型也有借鉴意义。在数字经济时代,老牌企业如何既能保持自身优势,又能拥抱新技术、新模式,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欧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