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为啥这个“双创周”这么火?

Zbk7655 22小时前 阅读数 1 #滚动资讯

【文章开始】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为啥这个“双创周”这么火?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这几年“创业”、“创新”这些词这么热?走到哪儿都能听到,政府报告里也老提。这其实和一个叫“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大家一般简称“双创周”)的大型活动分不开。它可不是一般的“一周活动”,而是国家层面推动创新、鼓励创业的一个大信号、大平台。从2015年开始办第一届,到现在,影响力是越来越大了[citation:2][citation:7]。

这“双创周”到底是啥来头?简单说,就是国务院决定从2015年起,每年10月(具体日子每年定)搞这么一周,在全国各地办各种活动,让大家一起聊聊创业、看看创新、对接资源、鼓鼓干劲[citation:2]。首届双创周是2015年10月19日到23日,主题是“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citation:1][citation:2]。当时在北京中关村设了主会场,还在上海、深圳、西安、成都、武汉、沈阳、合肥这些城市搞了分会场,活动加起来有近200场,挺热闹的[citation:1]。

? 为啥要搞“双创周”?

好,问题来了:国家为啥要花这么大力气搞这个“双创周”?

这得从更早一点说起。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想法[citation:2][citation:7]。到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要把“双创”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citation:2]。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意义重大[citation:1]。

但光有口号不行,得让大家真正动起来。“双创周”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对接资源,也让更多人看到机会、受到鼓舞,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citation:1][citation:2]。用官方的话说,就是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双创’”[citation:2]。


?? “双创周”背后有啥政策支持?

想法很好,但具体有啥政策来支持呢?这方面的动作还真不少。

听说从提出“双创”到2015年10月,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就出台了20多个相关文件[citation:1]。这些政策涵盖了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就业政策等等[citation:1]。几个比较重要的包括:

  • 2015年3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推动了众创空间大量涌现[citation:2]。
  • 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个比较系统、普惠的政策文件,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citation:2][citation:3]。
  • 2015年9月: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同时科技部也下发了《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更具体地指导地方怎么科学地构建众创空间[citation:2][citation:3]。

这些政策说白了,就是想办法降低创业门槛、优化营商环境、给点资金支持、提供好些的服务,让想创业创新的人能更轻松地上手,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 “双创周”带来了哪些变化?

办了这么多届,“双创周”到底带来了啥实实在在的效果?

虽然很难说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双创周”直接带来的,但它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象征作用。根据2015年时的一些数据,我们能看出点苗头:[citation:1]

  • 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其中新增企业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占比超80%。这些新建企业、个体工商户成了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比如新建企业平均能带动7.5人就业[citation:1]。
  • 激发市场活力:一些地方像深圳、北京中关村,创业热情很高。2015年前5个月,中关村平均每天诞生130家企业,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两倍[citation:1]。
  • 提升创新能力:2015年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2.4万件,同比增长21%;PCT国际专利申请1.3万件,同比增长15.7%[citation:1]。

除了这些宏观的数字,“双创周”更宝贵的是它营造的那种鼓励尝试、包容失败的氛围。比如湖南省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就有一些挺贴心的政策:创业经历可以折算学分、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可以休学创业,甚至如果创业失败了,只要合法合规经营了,政府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还不用大学生还钱,这种“无对赌协议、容忍失败”的承诺,对年轻人来说是很大的鼓励和保障[citation:5]。


?? “双创周”的新发展:形式更多样,主题更聚焦

“双创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主题不同,举办的城市也不同,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除了国家层面的“双创周”,很多地方和领域也受其启发,搞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周活动。比如:

  • 2025年5月,湖南就举办了2025“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开幕式上21位来自全球的创业青年展示成果,还发布来湘留湘创业倡议[citation:5]。湖南为了吸引青年创客,发布了包括《2025年湖南省青年就业创业支持计划》等多个激励政策,计划全年办很多场创业活动[citation:5]。
  • 2025年9月,宁波象山举办了以“青年与海·一起去2050”为主题的2025“青年与海”双创周,聚焦海洋经济,搞了像未来独角鲸私董会、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圆桌、无人船艇大赛、海洋经济项目路演这些很有“海味儿”的活动[citation:11]。

这些地方性的活动更聚焦当地特色产业和资源,比如湖南的装备制造、宁波的海洋经济,这也说明“双创”的理念正在和各地的实际发展更紧密地结合[citation:5][citation:11]。


?? “双创”路上还有哪些挑战?

“双创”听起来很美,做起来肯定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吧?

确实,创新创业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对年轻人来说,缺钱、缺经验、缺资源,失败的风险挺高的[citation:5]。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怎么让这些政策真正落地、让创业者方便地享受到,可能还需要更多努力。另外,虽然鼓励容忍失败,但整个社会对失败的包容度到底有多高,创业失败后能否有顺畅的退出机制和再次创业的机会,这些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制度保障。

不过话说回来,看到全国各地那么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投身其中,各种新奇的点子和项目不断冒出来,还是让人对未来的“双创”活动周以及它带来的更多可能性抱有期待。

?? 小结:不止是一周的活动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不仅仅是一年一度、持续一周的活动,它更是一个标志、一个平台、一种氛围。它标志着国家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决心;它搭建了创业者、投资者、政府、服务机构交流对接的平台;它试图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敢于冒险、勇于尝试、包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虽然效果如何可能因地区、行业而异,具体的长期影响也有待观察,但它确实让“创业”和“创新”这件事变得更贴近普通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机会。如果你也有个“好点子”,说不定下次“双创周”,就能看到你的身影呢?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