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焦点:科技主线强势延续,节前市场面临量能考验
【文章开始】
今日A股焦点:科技主线强势延续,节前市场面临量能考验
资金正用真金白银为科技股投票,半导体板块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50亿元,这场围绕芯片、AI和机器人的行情似乎才刚刚开始[citation:1]。
“昨天半导体涨疯了,今天还能追吗?”一大早,打开股票软件的李先生心里直打鼓。昨天(9月24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半导体板块全线爆发,逾40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citation:3]。
今天(9月25日)的市场会如何演绎?是延续科技狂欢,还是面临节前调整?这不仅是李先生的疑问,也是摆在许多投资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01 市场全局观:量能成节前行情关键变量
经过前一天的反弹后,今天A股市场预计将延续震荡走势。上证指数的几个关键点位值得关注:第一支撑在3841点,关键支撑在3820点;而上方压力位分别是3867点和3883点[citation:2]。
市场能否突破压力位,关键看量能配合。昨天市场反弹但明显缩量,反映出资金追高意愿不足[citation:2]。今天能否“补量”——即成交额有效放大至9000亿元以上,将是判断反弹能否延续的核心指标[citation:2]。
节前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随着国庆长假临近,市场交投情绪可能趋于谨慎,部分资金会选择持币过节[citation:2]。杠杆资金在节前主动平仓,也属于季节性正常现象[citation:4][citation:7]。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科技成长板块在政策利好和景气度回升的支撑下,依然是市场最清晰的主线[citation:2]。即使指数震荡,科技股内部仍可能有机会,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行情特征[citation:2]。
02 半导体板块:产业链全线爆发,龙头股领涨
昨天的半导体板块无疑是市场最亮眼的主角。从设备、材料到细分领域全面开花,半导体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高达154.21亿元[citation:1]。
是什么在驱动半导体板块如此强势?背后有多重利好因素:
- 技术突破:台积电2nm制程本季度量产,且价格较3nm上涨50%,反映先进制程需求爆发[citation:1]
- 国产替代加速:国产半导体企业的订单、市占率呈增长趋势,在AI GPU、半导体设备等关键领域表现尤为明显[citation:5]
- 全球产能紧张:存储芯片巨头三星、SK海力士已率先涨价,DRAM涨幅达30%[citation:1]
龙头股表现尤为抢眼。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等龙头涨停[citation:1],华虹半导体等晶圆制造龙头股价率先启动,创下阶段性新高[citation:5]。
行情还迅速蔓延至材料、设计、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环节,形成板块性的虹吸效应[citation:5]。这种全面开花的局面,表明市场对国产半导体产业的认知,正从过去的“主题炒作”转向基于基本面的“价值发现”[citation:5]。
03 AI算力基础设施:阿里云追加3800亿投入引爆行情
在杭州举行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宣布,阿里正积极推进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citation:1][citation:5]。
更重磅的消息是,阿里云和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AI)领域达成合作[citation:11]。今年5月和7月,英伟达CEO黄仁勋曾两次在公开场合表态:下一波浪潮将是物理AI[citation:11]。
阿里此次官宣与英伟达合作物理AI,意义重大!
这一合作将直接带动服务器、光模块等硬件需求。相关个股如中际旭创(光模块龙头)、新易盛(800G光模块批量交付)等值得关注[citation:1]。同时,美国四大云厂商2025年AI基建投资超3500亿美元,全球算力竞赛正趋于白热化[citation:1]。
AI算力板块的延续性如何?政策与资本开支双轮驱动可能是关键。八部门数字消费意见要求增加AI终端供给,液冷、服务器等细分领域弹性较大[citation:1]。
04 人形机器人板块:产业化进程加速
人形机器人板块近期也备受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citation:4]。
这一表态为机器人产业注入强心剂。
特斯拉Optimus Gen3量产在即(11月股东大会催化),国内华为、比亚迪等大厂也在加速布局[citation:1]。产业层面,工博会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citation:1]。
具体到投资标的,鸣志电器作为伺服系统核心供应商,已切入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citation:1];秦川机床参与机器人关节零部件制造[citation:1];禾川科技则受益于机器人产能扩张[citation:1]。
人形机器人板块正处于主题投资向产业化过渡阶段,标准落地催化估值提升[citation:1]。至2025年底前的明确催化包括特斯拉与供应商的审厂、送样持续推进,以及11月6日的特斯拉股东大会[citation:11]。
05 其他活跃板块:建材、医疗AI的机遇
除了半导体、AI和机器人这三条核心主线,其他一些板块也呈现出活跃态势。
建材行业迎来政策利好。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方案》,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产能置换,加速低效产能出清[citation:1]。在供给侧约束下,头部企业定价权增强,旺季涨价预期升温[citation:1]。塔牌集团作为粤东水泥龙头,区域供需格局优化,盈利修复弹性较大[citation:1]。
医疗AI主题则受到事件催化。首届医学人工智能大会(MAIC2025)今日在山东开幕,聚焦“AI+医疗”创新应用,政策支持行业标准化[citation:1]。万达信息、卫宁健康等个股值得关注[citation:1]。
不过,这些板块的持续性与资金关注度,可能仍不及科技主线。
06 风险提示:如何规避节前市场潜在陷阱
面对看似火热的市场,保持一份警惕是必要的。当前市场存在几个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 量能萎缩风险:昨日成交额降至2.33万亿元,若继续缩量,需警惕指数在压力位附近冲高回落[citation:1][citation:2]
- 获利回吐压力:部分涨幅过高个股(如半导体设备)需防范获利回吐压力[citation:1]
- 外部环境波动:美联储政策预期反复(鲍威尔称股市估值过高)或影响全球科技股情绪[citation:1]
对于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者,策略也应有所不同。短线交易者可关注指数在支撑位附近的企稳信号,若放量突破压力位可考虑顺势操作,重点仍在科技方向,但务必设好止损,控制仓位[citation:2]。
中长线投资者则可关注市场中长期向好的逻辑。若因节前效应出现回调,或许是布局政策受益方向(如科技、高端制造)的好机会[citation:2]。
距离国庆长假只剩几个交易日,市场情绪确实变得微妙起来。一方面,科技主线的赚钱效应吸引资金持续涌入;另一方面,节前效应又让部分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
不过话说回来,半导体板块的业绩能见度已经排产至2026年甚至更久[citation:5],这种清晰的业绩前景,将增长从“宏大叙事”落实为“财务报表上的可预测数字”。
当清晰的业绩指引被不断验证,甚至超预期兑现时,市场会同时上调其盈利预测和估值水平,从而可能引发股价的“戴维斯双击”[citation:5]。
今天的市场,或许正是观察资金态度的试金石。是继续高举高打科技主线,还是开始节前防守?答案就藏在今天的成交量和板块表现中。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欧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