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构性产品?一文看懂它的运作与风险

Zbk7655 2周前 (10-28) 阅读数 16 #滚动资讯

【文章开始】

什么是结构性产品?一文看懂它的运作与风险

银行理财经理推荐的“结构性存款”,券商提到的“雪球产品”,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们真的能既保本又有高收益吗?

说到结构性产品,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复杂”和“看不懂”。其实说白了,结构性产品就是一种“组合型”投资工具,把传统的固定收益产品和衍生工具打包在一起[citation:1]。

它的核心设计通常是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固定收益资产(如债券、存款),以提供本金保障;同时将一小部分资金用于购买衍生工具(如期权),以获取挂钩资产价格波动的潜在回报[citation:9]。


01 结构性产品的基本构成

结构性产品可以拆解为两个主要部分:固定收益部分和衍生工具部分

固定收益部分通常是零息债券、高信用等级债券或存款,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产品到期时提供本金保障或最低收益保证[citation:9]。

衍生工具部分则包括期权、期货、互换等,它的作用是让投资者能够参与到挂钩资产的表现中,获取潜在的高回报[citation:1]。

这种“固收+衍生品”的组合,使得结构性产品能够在控制下行风险的同时,提供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citation:4]。

02 常见类型有哪些?

结构性产品种类繁多,但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保本型结构性产品:这类产品保证到期时至少返还全部或部分本金,同时提供挂钩资产表现带来的潜在收益。常见的如结构性存款[citation:1]。

收益增强型结构性产品:通过卖出期权等策略来提高收益,但可能承担本金损失的风险[citation:10]。

杠杆参与型产品:通过杠杆放大挂钩资产的收益变化,收益波动更大,可能获得更高回报但也面临更大损失风险[citation:10]。

03 产品结构与收益机制

结构性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几种经典结构:

二元期权结构:产品期内设置多个观察日,如果挂钩资产价格在观察日达到预设条件,投资者就能获得较高收益;否则只能获得较低收益[citation:9]。

鲨鱼鳍结构:设置一个价格上限(像鲨鱼的背鳍),如果挂钩资产价格期间从未触碰这个上限,投资者可分享资产涨幅收益;如果触碰,则可能只能获得固定收益[citation:9]。

区间累积结构:每天观察挂钩资产价格是否在预设区间内,在区间内的天数按高收益计息,在区间外的天数按低收益计息[citation:5]。

这些结构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者最终能拿到多少收益。

04 结构性产品的发展历程

结构性产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们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股市表现很好,很多人都想参与股市但又怕风险太大[citation:3]。

1987年,美国大通银行推出了第一个与标普500指数挂钩的市场指数存款产品,承诺4%的保底收益加上指数上涨的收益,这算是早期结构性产品的代表[citation:3]。

到了90年代,随着利率持续走低,投资者开始寻找既能保本又能分享市场上涨机会的产品,结构性产品于是迎来了爆发式成长[citation:3]。

在中国,结构性产品的发展相对晚一些。2003年10月,中国银行首次推出了具有结构性产品特征的外汇理财产品——“汇聚宝”[citation:10]。

2005年8月,中国民生银行获得了监管批准,发行了第一只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citation:10]。近年来,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结构性产品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

05 投资优势与潜在风险

结构性产品的优点确实吸引人:

? 本金保障:很多产品提供到期本金保障,降低了投资风险[citation:6]。

? 收益潜力:有机会获得比传统存款产品更高的收益[citation:6]。

? 多样化选择:可以挂钩多种资产,满足不同投资观点和风险偏好[citation:1]。

? 门槛相对较低: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一些原本门槛较高的衍生品投资[citation:6]。

风险也不容忽视

? 信用风险:如果发行机构出现财务问题,投资者可能面临损失[citation:4]。

? 流动性风险:多数结构性产品持有期内不能提前赎回或转让[citation:4]。

? 市场风险:如果市场走势与预期不符,可能只能获得最低收益甚至本金损失[citation:8]。

? 复杂性风险:产品结构复杂,普通投资者可能难以完全理解[citation:4]。

06 如何选择适合的产品?

面对琳琅满目的结构性产品,投资者应该怎么选择呢?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考虑:

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你是保守型投资者,那么保本型产品可能更适合;如果能承受一定风险,可以考虑收益增强型产品。

看懂产品条款:不要只看“预期最高收益率”,要仔细了解收益的计算方式、挂钩标的、观察频率等关键条款。

评估发行机构:选择信用良好、专业能力强的发行机构很重要,毕竟结构性产品背后涉及复杂的对冲和风险管理。

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一个产品或挂钩一个标的,适当分散可以降低风险。

记得在投资前,一定要问清楚:最坏的情况下,我可能损失多少本金?最好的情况下,我又能获得多少收益?

07 市场现状与监管环境

目前,结构性产品市场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根据央行数据,中国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20年4月曾达到12.14万亿元的峰值,后来监管加强规范后规模有所下降,2023年末降至约4.01万亿元[citation:5]。

监管方面,现在要求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必须具备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并将结构性存款纳入表内核算并要求计提资本拨备[citation:5]。

这对规范市场发展是好事,减少了那些“假结构”产品的存在——就是那些把衍生部分收益条件设置为几乎不可能触发,实际上变成刚性兑付的产品[citation:5]。

08 个人投资建议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结构性产品需要保持理性预期。虽然这些产品看起来“保本又有高收益机会”,但天上不会掉馅饼

高收益机会背后一定对应着某种风险,只是这种风险可能不像直接投资股票那么明显。

建议初学者从简单的保本型产品开始,逐步了解和积累经验后再考虑更复杂的产品。同时,不要投入短期内可能需要动用的资金,因为流动性确实有限。

话说回来,虽然结构性产品看起来复杂,但本质上还是一种试图在风险和收益间寻找平衡的工具。对于希望既保本又有机会获取高于定期存款收益的投资者,仍然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择。


结构性产品就像金融世界的“精巧装置”,试图通过金融工程在风险和回报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它们不像固定存款那样简单直接,也不像股票那样波动剧烈,而是走了中间路线。

虽然不能承诺“保本又高收益”,但它们确实提供了一种兼顾安全与增长机会的可能性。理解这些产品的运作逻辑,能帮助我们成为更聪明的投资者。

金融市场没有万能药,只有最适合的选择。看清条款、了解风险,你的投资决策才会更加明智。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