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贷网:它到底是什么,现在还靠谱吗?

Zbk7655 1周前 (10-27) 阅读数 12 #滚动资讯

【文章开始】

人人贷网:它到底是什么,现在还靠谱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手头有点闲钱,存银行吧,觉得那点利息简直像在开玩笑,还不够塞牙缝的;投股市吧,看着那上蹿下跳的曲线又心惊胆战。或者反过来,你正急着用一笔钱,但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得让人头疼,看人脸色还未必能批下来。哎,大概在十年前吧,一个叫 P2P网贷 的东西火了起来,号称能解决这些问题,而 人人贷网 可以说是当时这里面最响亮的牌子之一了。但这么多年过去了,P2P行业 itself 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人人贷网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它还是个可行的选择吗?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


人人贷网的“前世”:它当初为啥能火?

要弄明白现在,得先看看过去。人人贷网成立得挺早的,在2010年就出现了。那时候,互联网正改造一切,金融这么传统的领域自然也逃不掉。人人贷干的事,说白了就是搭个台子,让想借钱的人和想投资的人直接见面,它自己收点“中介费”。

那它当时凭啥迅速吸引那么多人呢?我觉得核心就俩字:需求。而且是对传统金融不满产生的需求。

  • 对出借人(投资者)来说:银行的定期存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那时候已经不太能看得上眼了。而人人贷平台上的借款项目,年化收益动不动就10%甚至更高,这吸引力太大了,谁不想让钱生钱生得更快点儿?
  • 对借款人来说:特别是很多小微企业主或者年轻人,他们可能没有完美的征信或者足够的抵押物,想从银行借点钱难如登天。人人贷这类平台审核相对灵活、放款快,简直是“及时雨”。

所以,它当时切中的就是一个“痛點”,一个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空白地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金融创新,听起来特别酷,对吧?


人人贷的核心运作模式是啥?

咱们别整太复杂,就用大白话还原一下它最基本的玩法。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线上的“民间借贷超市”。

自问自答:钱到底是怎么从一个人手里到另一个人手里的?

  • 步骤一:有人要借钱。比如,老王想开个小餐馆缺5万块装修,他就在人人贷上提交申请,平台会审核他的信用、收入情况啥的。
  • 步骤二:平台把大额拆小额。5万块不是小数目,万一风险集中一个人身上呢?平台很“聪明”,它把这5万的借款需求拆成100份,每份500块,做成一个标准化的“标的”放出来。
  • 步骤三:很多人来出借。你、我、他这样的普通投资者,看到这个标的,觉得老王的信用评级还行,收益率也合适,可能每人就投个几百几千块。这样,100个人每人出500,就凑够了老王的5万块。
  • 步骤四:资金流动与回报。老王按月还本付息,钱通过平台再按比例分还给那100个出借人。平台呢,从交易中收取服务费。

这模式听起来挺完美,是吧?实现了所谓的“普惠金融”。但这里有个关键前提,就是平台必须真的只是个“信息中介”,不能碰钱,也不能自己给自己担保。但这个前提后来在很多平台那里……嗯,你懂的,就变味了。


高光时刻与不可避免的隐忧

人人贷确实有过非常风光的时期。它一度是行业里的“三好学生”,风控做得相对严谨,也拿到了大机构的投资,看起来稳得一批。很多早期投资者也确实赚到了钱,口碑就这么积累起来了。

但是,这种模式天生就带着几个致命的“bug”

  • 坏账风险:谁能保证所有借钱的人都像说的那样按时还钱?一旦经济下行,很多人还不上钱(这叫坏账),这损失谁来承担?平台刚开始说用风险准备金垫付,后来这招也不灵了。
  • 资金池风险:有些平台慢慢就开始先把出借人的钱汇集起来,再去匹配项目,这就形成了“资金池”。一旦池子里的水(钱)只出不进或者流出太快,就很容易引发挤兑,平台瞬间就垮了。
  • 自融和诈骗风险:这是最坏的情况,有些平台压根就没想好好做中介,它虚构借款项目,把融来的钱拿去给自己或关联方用,甚至直接跑路。这已经不是经营问题,是犯罪了。

所以你看,高收益的背后,一定是高风险。当时很多人只看到了前面的高收益,把后面的高风险给选择性忽略了。


转折点:监管来了,行业大地震

大概从2016、2017年开始,情况急转直下。之前行业太乱了,什么牛鬼蛇神都进来了,爆雷事件一个接一个,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时候,国家监管重拳下来了。

监管的核心思路就一条:P2P平台只能做信息中介,不能搞资金池,不能自己担保,而且要备案管理。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绝大多数平台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

那么,人人贷在这场风暴中怎么样了?它算是坚持得比较久、尝试转型比较积极的那一批。它不再发新的网贷项目了,主要精力放在催收上,也就是把之前放出去的、还没收回的钱,尽量帮出借人追回来。同时,它也在尝试做其他金融科技相关的服务。

不过话说回来,具体催收的效果如何,因为信息不太透明,外界其实很难准确评估。有的出借人可能收回了一部分,有的可能还在苦苦等待。这个阶段,对出借人来说,体验肯定是非常煎熬的。


现在还能碰人人贷吗?一个冷静的看待

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话题。我的看法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P2P这个概念本身,已经是一个过去式了

  • 首先, 行业整体的新增业务早就被清零了。你现在想去人人贷上找个新项目投资,基本没可能了。它已经不是一个活跃的、面向新用户的投资渠道。
  •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投资环境和我们自身的认知都变了。经过这一轮洗礼,大家应该更深刻地认识到:任何承诺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无风险或低风险收益的产品,都值得高度警惕。你看现在,稳健一点的银行理财、国债、或者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产品,虽然收益低,但安全性高多了。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人人贷代表的这种“金融创新”完全失败了呢?我觉得也不能这么绝对。它或许暗示了传统金融体系确实存在服务不足的问题,而互联网技术也确实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只是,在缺乏有效监管和风险控制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初衷很容易就跑偏。


给我们的启示:未来我们该怎么看待钱?

回顾人人贷的兴衰,其实能给我们很多关于理财的启发:

  • 风险意识永远是第一位的。别被高收益蒙蔽了双眼,要先想最坏的情况能不能承受。
  • 不懂的东西尽量别碰。P2P背后的债权关系、风控手段其实很复杂,大多数投资者根本没搞明白就把钱投进去了。
  • 分散投资是永恒的法则。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话都快说烂了,但真正做到的人不多。
  • 关注官方监管政策。尤其是在中国,做金融相关的投资,一定要看监管的风往哪吹。逆风而行,吃亏的往往是自己。

总而言之,人人贷网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见证了互联网金融的狂飙突进,也经历了潮水退去后的裸泳尴尬。对于曾经参与其中的人,这是一次深刻的投资教育;对于我们所有关注财富增长的人,它也是一个长鸣的警钟。理财这条路,没有捷径,稳健、理性、长期,可能才是最能带我们抵达远方的“三驾马车”。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