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涨卖跌:为什么我们总在做反人性的投资?

Zbk7655 2周前 (10-25) 阅读数 12 #滚动资讯

【文章开始】

买涨卖跌:为什么我们总在做反人性的投资?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看着一支股票天天涨,心里痒得不行,终于在某天大涨时冲进去买了,结果没过两天就开始跌,套得牢牢的。或者,手里拿着一支跌了好久的股票,实在受不了那种煎熬,咬牙割肉卖了,没想到它居然转头就开始反弹……这不就是典型的“买涨卖跌”吗? 说实话,我敢打赌,十个散户里至少有七个都干过这种事。

但问题来了,明明大家都知道“低买高卖”才是赚钱的道理,为什么一到实际操作,就控制不住地“追涨杀跌”了呢?今天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个现象。


一、买涨卖跌到底是什么鬼?

简单来说,“买涨”就是在价格已经上涨、甚至涨得挺猛的时候买入;而“卖跌”呢,恰恰相反,是在价格下跌、尤其是跌得让人心慌的时候选择卖出。你看,这完全跟“低买高卖”反过来嘛。

那么,为什么这种看似反逻辑的行为会如此普遍?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人性在作怪。

  • 恐惧错过(FOMO):当看到别人都在赚钱,一支股票几天内涨了20%、30%,你很难不心动。那种“再不上车就晚了”的焦虑感,会压倒理性判断。
  • 恐慌蔓延:当市场下跌,资产缩水,新闻里全是坏消息,恐惧会让人只想尽快逃离“危险”,哪怕割肉也在所不惜。
  • 寻求安心:跟着大多数人一起行动,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大家都买,应该没问题吧?”这种从众心理,是“买涨”的重要推手。

二、我们为啥管不住这只“追涨杀跌”的手?

好,既然知道不对,为啥还总犯?这就得深入到我们的心理层面了。投资从来不只是技术和分析,更是一场心理战。

核心问题:理性的大脑,常常干不过感性的心。

举个例子,你精心研究了一支股票,设定好了买入价是10块,决定跌破9块就止损。计划很完美。但当股价真的涨到12块时,你开始想:“趋势这么好,说不定能到15块!”(买涨冲动)。当股价跌到8.5块时,你又害怕会跌到5块,赶紧卖了算了吧(卖跌冲动)。看,原本的计划在情绪面前不堪一击。

这里面的关键点在于: * 过度自信: 在上涨行情中,我们容易把市场的β收益(大盘带来的收益)误以为是自己的α能力(个人选股能力),从而敢于在高点接盘。 * 损失厌恶: 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远远大于得到同等收益的快乐感。所以,当下跌开始时,那种“怕亏得更多”的恐惧会驱使你不计成本地卖出。 * 锚定效应: 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被某个价格“锚定”,比如自己的成本价。股价高于成本就安心,低于成本就焦虑,这个“锚”会影响我们对股票真实价值的判断。

不过话说回来,知道这些心理陷阱,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完全避免。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这种冲动的强度和控制能力,可能还跟性格、经验甚至有没关系的其他因素有关,这方面我说不太清。


三、买涨卖跌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谈到这儿,你可能觉得“买涨卖跌”完全是错误的。但……事情好像也没那么绝对。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策略或许也能成立?

自问自答:有没有一种投资方法,是专门“买涨”的?

还真有!比如趋势跟踪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就是“顺势而为”,认为一旦上涨趋势形成,就很可能继续上涨。所以,它的操作就是在价格突破某个关键点位后买入(也就是追涨),在趋势反转时卖出。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买涨卖跌”?但区别在于,成熟的趋势投资者有严格的纪律和止损标准,不是凭感觉乱来。

  • “买涨”的适用场景: 适用于处于强劲上涨趋势的资产,比如早期的成长股、牛市中的龙头股。关键在于判断这是“趋势初期”还是“行情末端”。
  • “卖跌”的另一面: 在控制风险的角度看,设定止损点、在下跌趋势确认时卖出,是避免更大损失的纪律性操作,这时的“卖跌”是明智的。

所以,问题或许不出在“买涨卖跌”这个动作本身,而在于你是在投资还是投机,是有纪律地执行策略,还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四、那普通人该怎么避免掉进这个坑?

理论说了这么多,来点实际的。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怎么才能尽量克服这个毛病呢?我琢磨了几点,不一定全对,但可以参考。

  1. 制定计划,并写下来。 在交易之前,白纸黑字(或者用手机备忘录)写好:为什么买?买入价是多少?目标价是多少?止损价是多少?然后,严格执行。这能帮你隔离掉大部分的市场噪音和情绪干扰。
  2. 试试定投。 对于基金或者你看好的长期标的,定投是个好东西。它强迫你在价格低的时候多买份额,价格高的时候少买份额,自动实现了“低买”,虽然不完全是“高卖”,但平滑了成本,避免了情绪化的一次性“买涨”。
  3. 逆向思考,但别硬来。 当市场一片狂热,人人都在谈论股票时,也许该警惕了;当市场悲观到极点,没人愿意谈论时,也许机会正在酝酿。但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别人贪婪我恐惧”就去抄底,抄底抄在半山腰的故事也不少
  4. 控制仓位,永远别All-in。 手里永远留着点现金,这样市场大跌时你才不会只有恐慌,反而会看到机会。心态会完全不一样。

五、讲个故事吧:从“韭菜”到“老韭菜”的醒悟

我有个朋友,2015年牛市那会儿,看别人炒股赚了钱,心痒痒也跟着入场。一开始小心翼翼赚了点小钱,后来胆子大了,专门追那些连续涨停的“妖股”。还真让他蒙对了几次,资产翻倍,觉得自己是股神了。

结果股灾来了,他买的股票连续跌停,根本卖不掉。从盈利到深度套牢,只用了不到一周。因为亏太多,舍不得割肉,硬是扛了好几年,最后在股价刚回本一点点的时候就赶紧卖了,说是“解脱了”。没想到卖了之后,那支股票因为基本面好转,后来竟然慢慢涨回了前期高点附近。

他后来跟我总结:“我那不是投资,是赌博。赚的是运气的钱,亏的是实力的钱。” 他的经历,或许暗示了缺乏策略和纪律的“买涨卖跌”,最终很难逃脱被收割的命运。


结尾:我们到底在对抗什么?

聊了这么多,你会发现,“买涨卖跌”这个事,表面上看是投资技巧问题,深层次其实是人性弱点和情绪管理的问题。我们是在跟自己与生俱来的贪婪和恐惧作斗争。

要想在市场上活得久,可能最终极的目标不是完全消灭这些情绪(这几乎不可能),而是认识到它们的存在,然后通过知识、策略和纪律给自己打造一套“防护服”

投资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比谁跑得快的,往往死得快;比谁活得久的,才能笑到最后。共勉吧。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