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医疗股票:昔日王者能否重回巅峰?

Zbk7655 4天前 阅读数 1 #滚动资讯

【文章开始】

乐普医疗股票:昔日王者能否重回巅峰?

一家公司的净利润能从2022年的22亿暴跌到2024年的2.47亿,你敢信?这可不是什么小公司,而是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曾经的心血管医疗器械龙头——乐普医疗。股价跌跌不休,业绩好像坐上了滑梯,就连实控人蒲忠杰也从富豪榜上不见了踪影。手里拿着或者关注着乐普医疗股票的人,心里估计都在打鼓:这公司到底怎么了?它还能好吗?

01 高光与低谷:业绩为何大幅下滑?

乐普医疗在2009年作为首批企业登陆创业板,曾经是风光无限的“心血管第一股”,创始人蒲忠杰也一度成为创业板首富。然而看看现在的业绩,真的让人唏嘘。

公司2024年营收约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80.37%至约2.47亿元,这个数字是公司自2009年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要知道,就在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还高达22亿元呢,这下滑速度确实有点吓人[citation:1]。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乐普医疗的业绩会跌得这么厉害?

  • 药品集采的冲击:公司两款“王牌”仿制药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在纳入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从2018年12月药品集采开始到2021年,这两款产品的市场价格分别下降了约60%和90%[citation:1]。
  • “四同药品”政策影响:2024年,国家医保局推行“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院内医保药品价格向院外市场传导,导致公司OTC终端销售受阻,零售端产品的销售与发货量短期内显著下滑[citation:1]。
  • 体外诊断业务萎缩:这块业务在2021-2022年还因为疫情检测需求火爆,但到了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了77.79%,2024年进一步下滑[citation:1]。
  • 商誉减值拖累:公司收购的一些子公司,如做牙齿矫正的博思美和生产大型DSA设备的乐普装备,业绩不佳,导致了商誉减值。2024年,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约2.51亿元,这对净利润的影响可不小[citation:1]。

02 断臂求生:裁员、业务调整与战略转型

面对这样的业绩压力,乐普医疗也不是没想办法。他们搞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光是员工就优化了1409人,主要涉及乐普诊断、乐普云智的研发生产人员以及药品板块的营销和中后台人员[citation:1]。

同时,公司也在积极调整业务结构。

  • 药品板块:战略性收缩仿制药业务投入,努力提升其他药品的收入占比,降低对两款“王牌”仿制药的依赖。2025年一季度,药品板块营收环比增长了111.38%,似乎看到了一点恢复的迹象[citation:1]。
  • 器械板块:虽然整体收入下降,但核心的心血管植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还是录得了同比增长,只是被体外诊断业务的下降拖了后腿[citation:1]。

公司管理层对外表示,如果2025年政策没有太大变动,业绩整体应该会比去年好一些,若剔除商誉及存货减值等因素影响,业绩相比去年也会好看些[citation:1]。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剔除减值后”的业绩,投资者们还得擦亮眼睛看。


03 押注未来:医美能成为新引擎吗?

或许是因为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乐普医疗开始瞄向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赛道——医美。

公司最近公告,子公司乐普健糖申报的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了批准[citation:2]。不仅如此,公司在医美领域的布局还包括: * “童颜针”:公司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俗称“童颜针”)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据说是国内第七款、国产第五款获批的童颜针[citation:2]。 * 其他注射产品:像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玻尿酸)、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等产品也进入了申报注册阶段[citation:2]。

乐普医疗显然是希望打造“童颜针-玻尿酸-肉毒素”三大主力产品线覆盖的再生医美布局[citation:2]。从心血管到医美,这跨界幅度不小。医美行业虽然毛利率高,但竞争也异常激烈,乐普医疗作为一个新玩家,能否成功分一杯羹,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有分析就认为,乐普医疗在医美领域的竞争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成熟品种能形成稳定的现金流[citation:2]。


04 新帅上任与战略合作:能有新气象吗?

2024年9月,乐普医疗发生了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总经理张志斌和副总经理郑国锐因个人原因辞职了,两人都是公司的销售骨干[citation:2]。

接任总经理的是蒲绯,她还有一个身份——公司董事长蒲忠杰的女儿[citation:2]。这位“89后”新帅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学位,2017年就进入乐普医疗,历任国际事业部经理、总监、总经理等职[citation:2]。她上任后推进了营销体系改革,裁员优化人员结构,据说还把业绩责任直接下放到了销售员层面,以强化执行端的控制力[citation:2]。

除了人事变动,公司也在寻求外部合作。2025年9月,乐普医疗宣布与汉海信息(听起来像是大众点评那边的关系?)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说是要为医美板块销售新增线上合作渠道,和现有线下销售渠道形成互补[citation:3]。

这些变化和合作最终效果如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至少说明公司也在尝试摸索新的路径。


05 投资者视角:机遇与风险并存

看待乐普医疗的股票,确实需要多几分谨慎和全面的眼光。

潜在的风险点不容忽视: * 业绩持续承压: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的趋势能否止住,是最大的问号。 * 高额商誉悬顶:截至2024年底,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账面余额约38.8亿元[citation:1]。虽然大部分还没计提减值,但如果旗下其他子公司业绩再不达标,未来可能还会有减值风险。 * 转型效果未知:医美故事讲得动听,但跨界转型成功率有多高,谁都说不准。 * 政策依赖性:无论是药品还是器械,公司业务始终深受国家医保和集采政策的影响。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看点: * 现金储备充足: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约37.3亿元[citation:1]。厚实的家底为公司应对困难和新业务拓展提供了缓冲。 * 核心业务基础仍在:心血管植介入作为公司的老本行,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毛利率(69.6%)和一定的增长[citation:1]。 * 估值回归:股价大幅下跌后,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部分悲观预期。

总之,乐普医疗目前正处在一个艰难的转型期。 过去的扩张模式遇到了瓶颈,集采政策的影响深远,新的增长点虽然在看得到的方向,但真正要成长为核心支撑,还需要挺长的时间来验证。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家公司的股票可能更像一只“观察股”,需要持续跟踪其业绩兑现情况和转型进展,短期来看,不确定性还是蛮高的。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