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股票代码601360的起伏之路:从巅峰到转型

Zbk7655 3天前 阅读数 5 #欧洲时讯

【文章开始】

360股票代码601360的起伏之路:从巅峰到转型

还记得2018年那会儿吗?360回归A股,那可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当时股票代码从江南嘉捷的“601313”换成了响当当的“601360”[citation:3],这代码改得还挺“任性”,毕竟一般借壳上市的公司,能改名的多见,连代码一块儿换的还真不多见。开盘当天,股价就冲到65块多,市值一度超过4000亿[citation:1],周鸿祎穿着红衣敲钟,风光无限。但谁也没想到,这高光时刻没多久,当天股价就高开低走,最后跌停了[citation:1]。更没想到的是,这之后的几年,360的股价会一路阴跌,从高点跌去近90%,市值蒸发超过4000亿[citation:2][citation:5]。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360股票代码601360的背后,是怎样的故事?


360借壳上市与代码变更

360回A股,走的是借壳江南嘉捷的路子。2017年11月方案出炉,江南嘉捷的股价就像坐火箭,一口气拉了十几个涨停[citation:3]。到了2018年2月,正式更名为“三六零”,证券代码也变成了“601360”[citation:1][citation:3]。当时改代码这事儿还被外界看作有点“特权”,因为像顺丰、巨人网络这些巨头借壳,也都只是改名,代码没动[citation:3]。

为什么代码要变? 或许是为了更彻底地告别过去,彰显360的身份。新代码“601360”确实更容易让人记住这家网络安全公司。敲钟那天,场面热闹,但股价的跌停也给这场盛宴蒙上了一层阴影[citation:1]。


股价过山车:从暴涨到长期阴跌

360回A股后的股价走势,堪称一场过山车。

  • 初期疯狂:借壳消息出来后,江南嘉捷股价从停牌前的7.96元一路飙升至48.90元[citation:3]。2018年2月28日上市当天,开盘价达到65.67元/股,市值高达4442亿元[citation:2]。
  • 漫长的下跌:辉煌没能持续。之后几年,360股价陷入了漫长的阴跌。到2022年,其股价最低报6.99元,较高点下跌近90%,市值蒸发超过4200亿元[citation:2]。即便在2021年,公司试图通过10-15亿元的回购来提振市场信心(回购价格上限为18.21元/股,较当时股价高出47%)[citation:5],也未能扭转颓势。

为何跌这么惨? 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业绩支撑不足:高市值需要高业绩来支撑。360回A后,营业收入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滑,净利润在2021年大幅下滑后,2022年上半年更是出现了回A以来的首次亏损[citation:2]。 * 股东减持:实控人周鸿祎及一众财务投资者在股份解禁后持续减持[citation:2],这无疑打击了市场信心。例如,2021年周鸿祎的一致行动人就多次减持公司股份[citation:5]。 * 业务转型挑战:传统的互联网广告业务面临挑战,而新业务培育需时且投入巨大[citation:1][citation:2]。


业绩表现:徘徊、下滑与亏损

360回A后的业绩,着实让投资者捏了把汗。

  • 营收停滞甚至下滑:2017年到2021年,三六零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2亿元、131.3亿元、128.4亿元、116.1亿元和108.9亿元,整体呈现略微下降趋势[citation:2]。
  • 净利润波动剧烈: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七成至9亿元[citation:2]。2022年上半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归母净利润亏损约3.98亿元,扣非后亏损额更大,为-5.05亿元[citation:2]。
  • 近期略有起色但仍承压:根据2025年中报,公司营收约38.27亿元,同比增长3.67%,总算扭转了下滑趋势;净亏损2.8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收窄[citation:9][citation:11]。但亏损收窄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citation:11],公司仍面临挑战。其三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营收比例同比增幅较大[citation:10],且投资回报指标(如ROIC)在历史上波动剧烈,2022年甚至低至-8.43%[citation:10],这说明生意的稳定性比较让人担心。

业务转型之路:安全、硬件与AI

面对挑战,360一直在尝试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

  1. “大安全”战略:周鸿祎多次强调“大安全时代”的到来,希望360从一家网络安全公司转型为中国最大的安全公司,拓展至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等更广泛领域[citation:1]。2022年上半年,其安全及其他业务收入10.38亿元,同比增长约13.78%[citation:2]。2025年上半年,安全业务收入为2.54亿元[citation:9]。虽然安全业务被寄予厚望,但其收入占比仍相对较小,且面临的竞争和投入需求巨大。

  2. 智能硬件:包括智能门铃、儿童手表等[citation:2][citation:8]。这块业务收入波动较大,2022年上半年智能硬件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13%[citation:2];而2025年上半年,智能硬件收入为3.53亿元[citation:9]。周鸿祎坚称不做“杂货店式的智能硬件”,而是聚焦“泛安全”[citation:1]。360智慧生活曾与京东物流合作,推广其可视门铃的“看护快递”功能,算是一种跨界营销的尝试[citation:8]。

  3. 人工智能与未来押注人工智能是360重点布局的方向,尤其是近期重磅发布的“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号称首次实现多智能体像蜂群一样分工协作,全自动完成复杂任务[citation:6]。这被视为360在AI时代的一次重要押注,但其也面临算力成本高、决策透明度有限及伦理风险等挑战[citation:6]。这项技术能否成为360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并有效提升其盈利能力,还需要时间观察。


官司插曲与公司治理

转型路上也有些插曲。2025年,周鸿祎名下的奇思科技因拒付推广服务费而被瓦力科技起诉,要求支付拖欠的费用及利息共计约1803.3万元[citation:7]。据称,还有其他一些360导航的大代理渠道也遭遇了类似拒付情况,这与当时360联盟部门的人事动荡有关[citation:7]。这类事件虽然未必对公司的基本面造成决定性影响,但或多或少会影响其商业信誉和外部合作伙伴的信心。


总结与展望

360股票代码601360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从巅峰跌落,并在挣扎中寻求转型的连续剧。从借壳上市的风光无限,到股价的漫长阴跌和业绩的波动,再到如今押注AI寻求翻身,这条路走得并不平坦。

360的未来在哪里? 或许可以从其近期动向窥得一二: * AI智能体蜂群是当前最引人注目的新故事,技术上有突破,但商业化前景和成本控制是关键[citation:6]。 * 安全业务虽占比不高,但在国家强调数字安全的背景下,仍是其讲“安全”故事的核心[citation:1][citation:9][citation:11]。 * 持续的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0.89%[citation:9])显示了公司转型的决心,但投入能否有效转化为盈利,是投资者最关心的。

回看360的回A之路,其在美股退市时市值约600亿元人民币,在A股上市首日市值却高达4442亿元[citation:2],这巨大的估值差异本身就值得玩味。如今,其市值较高点已蒸发超4000亿[citation:2]。

对于投资者而言,360的案例或许提醒我们:光鲜的代码和响亮的名头固然吸引人,但支撑股价长期走下去的,最终还是扎实的业绩和清晰的盈利前景。360的AI新故事很炫,但公司能否借此重回增长轨道并实现可持续盈利,我们还得擦亮眼睛慢慢看。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