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第一财经:硬核财经内容如何“破圈”生长?
【文章开始】
东方第一财经:硬核财经内容如何“破圈”生长?
你平时会主动去看财经新闻吗?是不是总觉得那些数字、图表、专业术语离自己有点远?但就在你觉得财经内容“高冷”的时候,有一家财经媒体却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让你听懂、甚至爱上财经。它,就是第一财经。它背后站着的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citation:3],一个强大的传媒支撑体系。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起源于东方上海的财经媒体,是怎么一步步成长,又试图怎样走进更多普通人视野的。
第一财经是谁?它的来头可不小
第一财经(China Business Network, CBN)创立于2003年7月[citation:1]。它的诞生,源于国家广电总局的一个批准:将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东方广播电台财经频率的呼号统一改为“第一财经”[citation:3]。这可不是简单的改名,它标志着一种整合与创新的开始。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第一财经已经远不止是一个电视频道或广播频率了。它搭建起了一个庞大的财经媒体生态,旗下包括: * 第一财经电视[citation:1] * 第一财经日报[citation:1] * 第一财经广播[citation:6] * 《第一财经》YiMagazine(原第一财经周刊)[citation:1] * 第一财经网及第一财经APP[citation:1] * 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citation:1] *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citation:1]
它每天生产和发布超过2000条财经资讯、视频、数据报告与深度分析报道,不间断地播报全球交易市场信息,甚至对重大财经事件进行现场直播[citation:1]。可以说,你想了解的几乎所有财经信息,它都能提供。
它为啥要和宁夏卫视“联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第一财经作为专业财经内容生产者,虽然内容优质,但主要通过地面频道传播,覆盖范围有限。而省级卫视的覆盖范围要广得多,但可能需要优质内容。
于是,在2010年,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优势资源输出模式”的合作[citation:5]。简单说,就是第一财经的节目“借壳”宁夏卫视向全国同步传送[citation:5]。这样一来,第一财经的专业内容得以通过卫星信号覆盖全国更多地区,而宁夏卫视也获得了高质量的内容填充。
这种模式体现了第一财经在跨区域发展上的一种策略性尝试,旨在突破地域限制,让更广泛的受众接触到专业的财经资讯。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合作模式也依赖于当时的政策环境,其可持续性可能会受到行业政策变动的影响[citation:5]。
财经内容天生“高冷”,怎么吸引普通人?
这可能是所有财经媒体面临的核心挑战。第一财经的解法是:不放弃专业性,但努力做“可口”的包装。
他们的一些节目尝试找到了不错的平衡点。比如由第一财经制作、东方卫视联合推出的《来点财经范儿》,是一档讨论严肃财经话题的“硬核”节目,但其创作理念是“可视的中国经济青春读本”[citation:7]。它成功把握了几个要点:
- 高站位勾连个体关切:选题摒弃不接地气的精英化倾向,也避免过于琐碎。节目会广泛了解青年人对经济的关切,并深度关注各类决策文件(如“十四五”规划),在宏观经济脉络与个人成长之间找到连接点[citation:7]。
- 专业性知识转化:坚持邀请学术、实践、政策等不同领域的专业嘉宾,但努力将硬核知识转化成大众能够接受和消化的内容。会通过动画、数据可视化、举牌、投票等多种方式,帮助观众理解和建立常识认知[citation:7]。
- 青春态表达与网感注入:每期节目会邀请年轻人进入演播室参与讨论,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代表着年轻人的普遍心声。节目录制时还会在多个社交平台账号上进行同步直播,网友的互动和提问也能成为内容的一部分,拉近距离[citation:7]。
这种努力得到了回报,《来点财经范儿》的一期节目甚至拿下了省级卫视同时段的收视冠军[citation:7]。这或许暗示,观众并非排斥硬核内容,而是渴望那些能与自身生活关联、并能从中获得启发的“有智慧、够营养”的节目[citation:7]。
在互联网时代,第一财经又如何布局?
第一财经很早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它的第一财经APP、第一财经网是其在新媒体和互联网上的旗舰产品,以“大投资”为主题,也是互联网直播和视频内容的承载平台[citation:1]。
其旗下的第一财经广播在全网络收听点击量上,据称始终排名全国省级经济类电台第一,领跑多家头部音频类App的广播财经维度[citation:6]。他们还打造了知识学习平台“一财知道”,提供直播课程与付费精品课程,试图构建学习型财经社群[citation:6]。
在数据业务方面,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 基于大数据进行智能化商业研究咨询与整合营销传播[citation:1]。其旗下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城市排行榜,每年都能引发广泛讨论,这是其数据影响力破圈的一个例证。
此外,第一财经也没有忽略国际视野和英文市场,推出了英文新媒体项目“一财全球(Yicai Global)”,每天向全球读者提供关于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和社会创新的英文财经新闻[citation:1][citation:3]。
它的内容到底有多“专业”?
第一财经在专业领域的深耕是其立身之本。它不仅是新闻的报道者,还试图成为指数的制定者和研究的提供者。 * 道琼斯第一财经中国600指数:它是中国市场上第一个覆盖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的权威综合指数产品[citation:1][citation:3]。 * 第一财经研究院:作为非营利独立智库研究机构,其宗旨是致力于改善经济政策。它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独立研究和分析,提供创新的可实施方案和建议,每年会推出年度旗舰报告、重大课题等[citation:1]。 * 深度内容与高端对话:第一财经持续产出深度调查性报道,并拥有如《波士堂》、《中国经营者》等经典财经对话节目[citation:3]。2025年,其与东方卫视联合推出的新财经洞察节目《两说》,遍邀国内外经济领域的顶级专业人士(如前世界银行行长、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知名学者等)进行巅峰对话,探讨前沿热点经济问题[citation:8]。
这种对专业性的坚持,为其在业界赢得了公信力和影响力。
那么,第一财经的未来会怎样?
第一财经的未来发展,可能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持续深化全媒体融合:进一步打通电视、广播、日报、杂志、数字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内容资源的无缝流动和个性化分发。 * 探索数据服务的更深层次价值:Beyond传统的财经新闻,如何利用其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具洞察力的商业决策支持,这可能是一片蓝海。 * 平衡专业化与大众化:如何在保持专业内核和公信力的同时,创新表达方式,吸引更广泛的、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受众,将是其持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拓展国际影响力:通过一财全球等平台,向世界讲述中国经济故事,参与全球财经话语体系的构建。
当然,媒体行业的政策环境、技术变革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都会对其发展路径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还有待持续观察。
总而言之,第一财经从一个地方性的财经频道出发,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全媒体集团之一。它一边保持着对专业性的敬畏和追求,另一边也开始摸索如何放下身段,用更亲切的方式与更多人对话。它的实践说明,财经内容不仅可以“硬核”,也可以有“范儿”,甚至可以很有趣。这或许正是当下许多专业内容寻求破圈的一种值得关注的思路。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欧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