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气质姐”走红记:镜头内外的新时代女性风采

Zbk7655 2天前 阅读数 4 #滚动资讯

【文章开始】

“两会气质姐”走红记:镜头内外的新时代女性风采

还记得那些年,在两会现场因为一个撩发动作或是一身亮色西装就刷屏全网的女记者吗?她们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两会气质姐”。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红标签,背后其实藏着公众对两会这一庄重场合中女性职业风采的另一种关注视角。今天,就聊聊这些“气质姐”们,看看她们为何能引发这么多讨论。

? “气质姐”究竟是谁?她为何走红?

说起“两会气质姐”,很多人第一印象大概是2012年左右,那位在人民大会堂前因频撩长发、身着各色鲜艳套装而迅速走红的女记者。当时,这位女记者因其高调留影和亮眼着装被同行和网民称为“气质姐”[citation:1]。其实,她并非单纯的“网红”,而是一名外交部资深记者[citation:1]。

她的走红有点偶然。最初是一组2012年3月5日她身着红色西装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的照片在网上流传。照片中,她频撩长发的动作和亮眼的着装,在庄重的两会场合显得格外突出,这让她迅速获得了关注[citation:1]。之后,她在2013年两会期间继续成为焦点,比如身着橙色西装、足蹬黑色高跟鞋的造型,同样吸引了众多摄影记者的镜头[citation:1]。到了2018年,这位被称为“两会气质姐”的张慧君(张惠珺)人气依然很高,甚至接受了新华社和央视的采访,录制了两会专题节目[citation:3]。

? 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公众在关注什么?

“气质姐”的走红,表面看是因为外形和着装。像2013年时,一袭红色西装搭配黑色紧身裤,被赞勾勒出完美身材曲线[citation:5]。但如果你觉得大家只看脸,那就有点简单了。这种关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公众对两会这一政治场合中女性职业形象的一种新鲜感——在严肃的新闻报道中,看到专业与个性并存的女性形象。

不过话说回来,两会上备受关注的女性,远不止一位“气质姐”。还有更多女性,凭借其专业的素养、犀利的思想和为民执言的担当,赢得了更广泛的尊敬。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被称为“犀利姐”的全国人大代表樊芸。她虽然风格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女性代表的光彩。


? 从“气质”到“犀利”:两会女性风采的多样面孔

樊芸代表,被称为“上海团犀利姐”,她在履职的十五年里留下了不少“高光时刻”。她曾三问转移支付,引起财政部重视;连续追问“网约车”问题;代表中小股民发出四问,证监会邀她面谈;最近四年又对“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发起追问[citation:2]。她自己也说:“你们都叫我‘犀利姐’,其实我很温柔,叫什么称呼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履行好代表职责,为老百姓说话。”[citation:2]

樊芸代表的“犀利”,背后是扎实的调研和为民请命的勇气。她的语速极快,据说一分钟能讲200多字,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citation:2]。她的关注点从财政预算到科创板,从网约车到互联网平台垄断,履职触角甚至还深入到了安徽祁门县的一个小山村,八上仙寓山,为村民解决修路和环境整治的问题[citation:2]。这种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韧劲,或许才是她身上最动人的“气质”。

这两位不同类型的“姐”,其实都打破了人们对两会场合女性的某种刻板印象。她们说明,女性的魅力可以多元绽放,既可以有得体端庄的外在表现,更可以有犀利睿智的内在锋芒和务实为民的深厚情怀。


? 明星委员:另一种“气质”的展现

两会上,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面孔,比如明星委员。他们同样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气质”。2025年两会期间,几位明星委员的“素颜”亮相就引发了讨论[citation:4]。

  • 张凯丽以62岁的素颜面貌出现,岁月痕迹可见,但难掩其朴素中的不凡气质。她谈及中年女演员境遇时说道:“市场的正向变化对所有人都是机遇,年轻演员无需急于担忧年龄,而应专注于演技的雕琢。”[citation:4] 她在2024年两会期间的一次发言中更是直言“文艺创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被网友赞誉为“实力与担当并存”[citation:6]。
  • 靳东以其沉稳的“老干部”气质,提出对AI换脸诈骗立法监管的紧迫性[citation:4]。
  • 冯远征两鬓斑白,眼神智慧,他提出了AI辅助艺术创作的议题,并坚决表示“家暴不容姑息”[citation:4]。
  • 甄子丹则分享了对香港电影未来的见解,鼓励电影人勇于自我革新[citation:4]。

他们褪去舞台光环,以代表委员的身份,凭借对社会的关切和深思熟虑的建议,展现了另一种责任与担当,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刻的“气质”?


? 才华与颜值:两会上真正的“流量密码”

两会上,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性还有很多。比如2016年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担任翻译的姚梦瑶,她凭借清新脱俗的气质和出色的专业能力瞬间走红[citation:7]。还有傅莹,作为全国人大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发言人,她温婉知性、睿智机敏,常常谈笑风生,又能以精准的数据和立场与外界交流,展现了刚柔并济的女性力量[citation:7]。

更不用说那些女代表和女委员们,像连续多年关注校园女童性安全问题的韩红,以及唯一连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她提出的“同工同酬”建议曾被采纳并写入宪法[citation:7]。她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用行动证明:内心的丰盈和专业的担当,才是女性最好的“化妆品”

那些奔波在一线的女记者们,同样可敬。她们扛着设备,抢着提问,为了传递信息牺牲休息时间,她们“不拼颜值比才华”[citation:7]。这种敬业和专业,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气质”的背后: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

“两会气质姐”的走红,一开始可能源于对外在形象的注意。但这种关注的持续和深化,或许反映了公众对两会这一政治生活窗口的更多元期待。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程式化的报道,也更希望看到其中个体的、鲜活的、专业的人物故事。

公众期待的,是像“气质姐”张慧君那样的专业与敬业[citation:3],是像“犀利姐”樊芸那样的敢于直言和深入调研[citation:2],是像傅莹那样的睿智与优雅[citation:7],也是像张凯丽、靳东等明星委员那样的社会责任与思考[citation:4][citation:6]。这些品质,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女性在政治参与和公共事务中丰富多彩而又扎实有力的形象

“两会气质姐”这个词,从最初略带娱乐色彩的标签,其含义在不断丰富。它提醒我们,在两会的宏大叙事中,每一个认真的个体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份专业的付出都值得尊重,无论TA是凭借什么最初吸引了大家的视线。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