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佳股份股票:从医疗明星到退市警示的曲折历程

Zbk7655 12小时前 阅读数 1 #滚动资讯

【文章开始】

和佳股份股票:从医疗明星到退市警示的曲折历程

一家曾被誉为“肿瘤微创治疗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如何在十二年间从巅峰跌入谷底?和佳股份的故事,或许是中国A股市场新陈代谢的一个缩影。

曾经顶着“肿瘤微创治疗第一股”光环的和佳医疗,在2011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时募集资金净额超6亿元,发行价20元[citation:3]。

作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全系列肿瘤微创设备的厂商,它的产品矩阵令人艳羡——包括放射性粒子治疗系统、冷极射频肿瘤治疗机等一大堆高端设备[citation:3]。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局部高温将肿瘤细胞杀死的技术[citation:3]。


01 高光时刻:医疗明星股的崛起

和佳股份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citation:2]。2011年10月,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的新星[citation:2]。

在2010年前后新一轮医改背景下,各地医疗机构都在扩建基础设施、提升诊疗能力。和佳股份没有满足于售卖单台设备,而是向医院提供整体打包订单,包揽医院科室建设与设备销售[citation:3]。

这种商业模式很快见到成效。几年时间里,和佳医疗帮助134家医院建立了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包括北京地坛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知名机构[citation:3]。公司业务随之快速增长,肿瘤微创治疗设备的收入到2013年达3.17亿元,5年间翻了近5倍[citation:3]。

2015-2018年间,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分别达到7.91亿元、9.19亿元、11.12亿元、12.18亿元[citation:3]。这段时间可能是和佳股份最风光的时期。


02 模式隐患:融资租赁埋下的雷

和佳股份上市募集超6亿元后,并没有全力投入产品技术研发,而是转向了融资租赁的资本游戏[citation:3]。它利用金融杠杆,从卖设备转向医疗全领域,不断拓展业务线[citation:3]。

公司相继进入血液净化设备、布局血液透析、医疗信息化以及康复领域,业务范围扩大到医疗设备及医用工程、医疗信息化、医疗金融、医疗服务及专业咨询服务等多个板块[citation:3]。

然而这种高度依赖融资租赁的商业模式很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citation:3]。和佳医疗的营收达到巅峰期后开始剧烈下滑——2020年、2021年,其营业收入分别降至9.3亿元、7.34亿元[citation:3]。

截至2021年末,公司的应收账款为7.17亿元,长期应收款为11.40亿元,而且部分应收医院整体建设代垫款出现逾期,应收款项坏账风险较高[citation:3]。

问题在于和佳医疗的客户主要为偿债能力较弱的基层医院,医院约定分期还款期限一般为5-12年。这种“短债长还”的模式,如果租赁公司不具备强大融资能力,最终很可能导致负债崩盘[citation:3]。


03 雪上加霜:控股股东资金占用

除了商业模式问题,原控股股东挪用资金是导致和佳医疗面临退市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citation:3]。

2023年3月,*ST和佳发布公告称,公司及控股股东郝镇熙及蔡孟珂夫妇、公司董事会秘书等收到广东证监局送达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citation:1]。

告知书显示,ST和佳在2020年以虚假融资租赁业务、员工借款的名义,对外划转5.02亿元*,用于偿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郝镇熙、蔡孟珂的个人债务[citation:1]。

公司未在2020年年度报告和2021年半年度报告中真实、准确、完整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况[citation:1]。

此外,*ST和佳的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公司在2020年度通过虚假融资租赁业务虚增收入3982.37万元、虚减利润571万元,2021年度又通过虚假融资租赁业务虚增收入6243万元,虚增利润705万元[citation:1]。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郝镇熙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已超6.8亿元,该情形至今尚未解决[citation:2]。


04 退市之路:从“*ST和佳”到“和佳退”

因2021年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于2022年5月5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和佳医疗”变为“*ST和佳”[citation:2]。

2023年3月29日晚间,*ST和佳今年第7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citation:2]。

最终在2023年6月,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对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终止上市,自2023年6月13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citation:3]。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citation:3]。

据2023年业绩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2.52亿元,净利润惊人地亏损11.50亿元,每股收益-1.46元[citation:4]。这与2020年营业总收入9.30亿元,净利润6253.85万元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citation:4]。


05 行业反思:为何医疗企业频频爆雷?

和佳医疗并非个例。2023年A股市场有多家医疗健康行业企业退市[citation:3]。

5月22日晚间,辅仁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决定[citation:3]。此外,泽达易盛也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停牌[citation:3]。

这些企业的退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A股市场“应退尽退”正在成为趋势[citation:3]。随着退市数量的增加和退市渠道的多元化,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效率得到提升[citation:3]。

有市场专家表示,在严格的退市制度之下,此前的各种制度漏洞被堵住,“应退尽退”已成为必然。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也有利于市场优胜劣汰,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citation:3]。


06 后续发展:退市后的状况

退市后的“和佳退”(股票代码:300273)仍然风波不断。根据2025年9月5日的消息,公司新增1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3.65万元[citation:7]。

从最新财务数据看,公司经营状况依然不容乐观。2023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42.11%;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26.6%[citation:7]。

公司负债率高达85.71%,财务费用1.37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即使退市后,公司仍然面临沉重的财务压力[citation:7]。

截至2025年9月24日的数据显示,和佳退的股票价格为0.38元,总市值仅为3.00亿元,与巅峰时期相比已经大幅缩水[citation:4]。


曾经辉煌的和佳股份的故事,或许能给投资者们一些启示。在看似前景无限的医疗行业,企业治理结构、控股股东行为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等因素,都是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上“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citation:3]。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加需要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可持续经营能力,而非单纯追逐概念和热点。

和佳股份的案例也提醒我们,再好的行业赛道也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控股股东的诚信度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