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视传媒:老牌广电网络的转型之路

Zbk7655 18小时前 阅读数 1 #滚动资讯

吉视传媒:老牌广电网络的转型之路

【文章开始】

你是不是很久没听过“吉视传媒”这个名字了?在手机刷短视频、家里看网络电视的时代,像吉视传媒这样的传统有线电视公司,它们到底在干嘛?是不是已经……被淘汰了?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仔细一扒,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这家根植于吉林的广电网络,不仅还在,而且好像还在努力折腾,试图走出一条新路。这不禁让我好奇,在当今这个眼花缭乱的数字世界里,它究竟靠什么活着?未来又打算怎么走?

吉视传媒到底是谁?不只是“放电视的”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吉视传媒是干什么的。可能很多人印象里,它就是以前那个负责家里接有线电视、按月收收视费的公司。这个理解,对,但也不全对。

它的核心老本行,确实是广播电视网络传输。 也就是说,咱们在吉林家里能稳定地看到央视、吉林卫视等一大堆频道,背后就是吉视传媒这张覆盖全省的网络在支撑。这可是个重资产的活儿,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纤电缆,建立机房,维护线路。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条专门输送电视信号的高速公路。

但问题来了,现在很多人都不走这条“高速公路”了,而是跑去用“互联网高铁”(各种智能电视APP、视频网站)了。那吉视传媒怎么办?坐以待毙吗?显然不是。

所以,它早就开始了转型。 虽然话说回来,这个转型过程肯定不轻松。它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了很多,我试着概括一下,主要有这么几块:

  • 传统基本盘: 就是刚才说的有线电视业务。这部分用户数量确实在下降,但仍然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和基础。
  • 转型关键点: 宽带接入业务。这很好理解,你既然有现成的网络通到千家万户,那顺带提供宽带服务不是水到渠成吗?用你的网,看你的电视,说不定还能打个包,搞个优惠套餐。
  • 新增长希望: 这就是比较有意思的部分了,比如政企服务。这可是个大头,比如为政府、学校、企业提供专线网络、视频会议、安防监控、智慧社区之类的解决方案。to B(对企业)和to G(对政府)的业务,有时候比to C(对个人用户)更稳定,利润也可能更高。

面临的挑战:用户流失是最大的坎

自问自答一下:吉视传媒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啥?

答案几乎毫无疑问是:有线电视用户的持续流失。

这其实不是它一家的问题,是全国乃至全球传统有线电视行业共同的“心病”。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观看习惯彻底变了。想想看,你现在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是不是更习惯在爱奇艺、腾讯视频、抖音上追剧、看综艺?

这种冲击是颠覆性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用户数下降,相应的收视费收入就减少。 这就像一个大水池,进水口变细了,但维护水池的成本(比如网络维护、设备更新、人员工资)却不一定能同比例下降,压力自然就大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用户流失的速度到底有多快,未来会不会减缓甚至触底反弹,我手头没有最新的详细数据,这点不太好说。也许有些家庭,特别是老年群体,还是会坚持使用传统有线电视,因为操作简单、信号稳定。


突围的方向:除了装宽带,还能做什么?

既然老路不好走,那总得找新路。吉视传媒的突围方向,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聚焦在几个方面。

第一,也是目前看来最实在的,就是大力发展宽带业务。 这几乎是所有广电系公司的标准动作。把自己的网络升级改造,变成一张既能传电视信号又能传互联网数据的融合网络。然后推出“电视+宽带”的融合套餐,用宽带业务来弥补电视业务的流失。这招算是稳住基本盘的关键。

第二,就是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大,但说白了,就是别只盯着老百姓家里的电视了,得走出去,看看政府、企业需要什么数字服务。

比如,智慧城市建设。一个城市需要智能交通监控、电子政务外网、雪亮工程(安防),这些都需要可靠的网络支持。吉视传媒作为本地重要的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是有优势的。它手里有覆盖广泛的网络资源,有本地化服务的团队,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

再比如,大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虽然和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巨头没法正面竞争,但在吉林省内,结合本地特色(比如农业、旅游)提供一些区域性的云服务,或许也是一个机会。当然,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情况,对我而言是个知识盲区,它们具体做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看实际的项目案例。

第三,就是在内容上想办法。 虽然版权大战烧不起钱,但可以做一些本地化的、特色化的内容。比如和本地电视台合作,搞一些吉林特色的点播专区,或者发展一些4K超高清、VR之类的增值业务,提升用户体验。毕竟,网络是通道,内容才是留住人的根本。


一个具体的想象:智慧社区能做成吗?

我们来具象化一下。假设吉视传媒要发力智慧社区,它能做什么?

它可以利用现有的入户网络,给小区升级一套系统: * 家里的电视大屏,不仅能看电视,还能查看小区通知、物业报修、甚至看到楼道和电梯的实时监控(当然要经过授权和脱敏)。 * 为社区独居老人提供一些紧急呼叫、健康监测的贴心服务。 * 整合社区周边的商家服务,比如在线买菜、预约家政等。

你看,这样就把一个单纯的电视终端,变成了一个家庭信息服务的入口。如果做得好,就能增加用户粘性,甚至开辟新的收费模式。这或许暗示了传统广电网络未来价值重估的一个方向。 当然,想法是好的,具体落地会不会遇到技术、成本或者用户习惯的障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未来的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总的来看,吉视传媒的转型之路,典型地反映了一个传统行业在数字时代求新求变的挣扎与探索。

它的优势很明显:多年的品牌积累、覆盖全省的实体网络资源、以及深厚的本地化服务经验,特别是在政企市场,这些优势还是能打一打的。

劣势也同样突出: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可能不如互联网公司、面对用户流失的被动局面、以及在新业务领域技术和人才的相对滞后。

所以,它的未来,不太可能像互联网公司那样爆炸式增长,更可能是一条稳扎稳打、深耕本地的道路。能不能成功,关键要看它能不能真正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把手中的网络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服务,而不仅仅是一条“管道”。

这个过程肯定很艰难,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反过来想,在每一个地方,确实也需要这样一个扎根本地、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的网络企业。它的价值,可能需要用另一种眼光来衡量。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