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商股票:老牌百货的挣扎与未来
【文章开始】
南京中商股票:老牌百货的挣扎与未来
一家有近90年历史的南京老牌商场,如今却因为拖欠几千万租金被推上风口浪尖,股价也跌跌不休。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南京中商(股票代码:600280.SH),这家曾经辉煌的百货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咱们今天就聊聊这家公司的现状,看看它的问题出在哪儿,未来又可能往哪里去。
▍巨额租金纠纷:突然的仲裁与长期的隐患
2025年9月初,中央商场(即南京中商)发布了一则公告,说自己收到了徐州仲裁委员会的仲裁通知书。原因是他们和徐州和瑞华物业之间的租赁合同出了问题,被对方索赔将近5200万元的租金[citation:1]。
这事儿不是突然发生的。回溯到2018年,双方签了20年的租赁合同,中央商场租了徐州大同街一处物业的地下一层到地上七层以及塔楼部分。后来在2022年和2023年,他们还签过补充协议,对租金给了些优惠和调整[citation:1]。
但问题就在于,中央商场没能按照合同约定,在2025年6月3日前付清当季的租金,甚至连之前协议里说的160万历史欠款也没能在6月17日前结清。部分楼层的收益分成也没付。多次催收没结果后,出租方就说他们严重违约,之前给的租金优惠自动取消,要按原价付租金了[citation:1]。
截至2025年9月17日,算下来欠的租金总额达到了5199.5万元。这事儿目前还没开庭,最后会怎么样,对公司利润有多大影响,现在还说不准[citation:1]。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纠纷通常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它或许暗示了企业的现金流可能早就紧张了。
▍连续亏损:不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租金纠纷可能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的问题,是南京中商已经连续好几年不赚钱了。
看看他们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大概11.6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96%;更让人担心的是,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盈利953万多,直接变成了亏损876万多,下滑幅度接近192%[citation:1]。
而且这还不是偶然现象。翻看过去的记录: * 2024年全年,公司亏了1.48亿元; * 2023年,亏了1.53亿元; * 2022年,虽然亏得少点,但也有2406万多[citation:6]。
也就是说,南京中商已经连续三年多处于亏损状态了。从2021年还能盈利四千多万,到如今这样,转变挺大的。公司自己解释说,业绩不好主要是因为传统商超渠道消费下滑,百货零售卖得不好,加上地产板块结转的收入也少了[citation:1]。
地区表现上,他们在江苏、河南、山东这些主要市场的营业收入,同比都下降了超过11%[citation:1]。这就让人疑惑,一家公司如果主营业务持续萎缩,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历史与背景:辉煌过,但也背负着压力
南京中商可不是一家普通公司。它始建于1936年,由张静江、曾养甫、茅以升等一批社会名流和爱国人士创办,初衷是“抵制日货、弘扬国货、振兴民族商业”,是当时南京第一家大型综合商场,也算得上是“民族商业的先驱”了[citation:1]。
1993年,它在江苏省率先成为法人股上市公司;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2005年,雨润集团入主,成为第一大股东[citation:1]。到如今,集团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发展了18家分店,总经营面积超过75万平方米。其中南京新街口中心店经营面积就超过10万平方米,算是华东地区比较大的单体店了[citation:1]。
但历史悠久、规模大,有时候也意味着包袱重,转型难。
▍财务健康状况:高负债与低周转的困境
看一个公司的健康状况,不能只看它赚不赚钱,还得看它的负债高不高,资产流动性怎么样。
截至2025年上半年,南京中商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3.76%[citation:6]。这是个什么概念?基本上意味着公司的资产绝大部分是靠负债撑起来的,自有资本很少。他们在行业97家公司里,这项排第97名,也就是垫底了[citation:6]。
其他几个关键指标也不容乐观: * 流动比率只有0.54(行业排名82/97),远低于通常认为安全水平的1以上; * 速动比率更是低至0.08,说明短期可变现的资产非常少,偿债压力很大[citation:6]。 * 总资产周转率0.11次,存货周转率0.13次,这些数据表明公司的资产运营效率比较低,东西卖得慢,资金回收也慢[citation:6]。
虽然公司的销售毛利率看起来还行,有51.53%[citation:6],甚至2025年上半年时达到55.98%,在行业内能排到第13名[citation:6]。但高毛利率并不能带来利润,可能是因为费用太高,或者其他的成本拖累了。
财务数据或许表明,公司面临的不仅仅是市场不好,自身运营效率和管理可能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股价表现与市场看法:投资者用脚投票
公司的经营状况,最终会反映在股价上。 截至2025年9月23日,中央商场的股价报收3.36元,当日下跌2.33%。拉长点时间看,近五日跌幅超过10%,年初至今的跌幅接近18.25%[citation:6]。公司的总市值大约37.91亿元[citation:6]。
从估值指标看,因为公司持续亏损,市盈率(TTM)是负值,-22.81[citation:6]。市净率是5.74,这个值比行业中位数高,在它自身过去五年的历史中也处于比较高的位置(86.61%分位)[citation:6]。这可能意味着即使股价下跌了,但从净资产的角度看,并不算特别便宜。
投资者在面对一个连续亏损、负债率高、又有诉讼纠纷的公司时,信心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
▍未来展望与挑战:路在何方?
面对这样的局面,南京中商未来该怎么办?这可能不仅仅是南京中商一家的问题,很多传统百货零售企业都在摸索。
- 传统业态的转型压力:百货零售业受到电商冲击不是一天两天了。人们购物习惯变了,传统百货的吸引力在下降。虽然南京中商也尝试调整品牌,引入一些高端化妆品、潮流服装品牌[citation:7],但效果似乎有待观察。
- 地产板块的拖累:公司还有商业地产业务,这部分在2024年贡献了10.54%的收入[citation:6]。但近几年地产市场整体也不景气,特别是他们项目所在的三四线城市,去化压力大[citation:7],这对公司的现金流和利润肯定有影响。
- 可能的出路:对于这样的老牌商业企业,也许更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更彻底地拥抱线上,或者对实体业态进行更深入的体验式改造。毕竟它还有一些自有物业[citation:5],这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点安全垫。但具体怎么走,还得看管理层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总结:老牌商场的十字路口
南京中商,这家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商业变迁的老牌企业,如今确实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租金纠纷、连续亏损、高负债、低效率……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不是那么容易解决。
它曾经辉煌过,也尝试过调整和转型,但目前的局面依然很严峻。对于关注这家公司的投资者来说,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评估它的风险,特别是现金流和偿债能力。未来的转型之路,肯定需要管理层有足够的决心和智慧,也需要时间和市场给予一定的耐心。
传统百货业的冬天还没过去,南京中商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只能留给时间去验证了。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欧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