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地产股走势分析:政策与市场的博弈游戏

Zbk7655 3天前 阅读数 8 #欧洲时讯

【文章开始】

2025年地产股走势分析:政策与市场的博弈游戏

你是不是也在关注最近地产股的起起落落?一会儿大涨,一会儿又跌回去,搞得人心惶惶。其实啊,这不只是普通股民在纠结,连专业机构也都盯着呢。2025年的地产股就像坐过山车,背后是政策和市场的一场大博弈。

地产股为什么像坐过山车?政策是关键推手

先来看看最近发生了什么。2025年4月和6月,地产股出现了几次明显的大涨。比如6月4日,A股房地产板块持续走强,华远地产、深深房A直接涨停,港股那边新世界发展、九龙仓集团等也跟着上涨。甚至有的房企股票一天内涨幅超过80%,这波动幅度够吓人的吧[citation:3]。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躁动呢?说白了就是政策信号在起作用。2025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citation:3]。这种高层发声直接给市场打了强心针。

但问题是,这种上涨能持续吗?中金公司的研究指出,2022年至今,地产股已经经历了8次明显的脉冲式上涨,基本上都跟政策面有关。而且他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政策说法越新颖,市场反应就越大[citation:1]。这就好比看戏,新剧情总比老套路更吸引人。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政策驱动的上涨往往短暂。就像高盛等外资机构虽然也在买入中国房企债券,表示"个别房企的传染风险被高估了",但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citation:2]。所以这种上涨更像是"情绪修复",而不是真正的"价值回归"。


房地产市场真实状况如何?数据告诉你真相

要理解地产股走势,得先搞清楚房地产市场本身在发生什么。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有点矛盾——既有改善的迹象,又有深层次的问题。

先看销售端。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这个数字有意思在于,它在2024年四季度曾经转正过,但很快又回落了[citation:1]。这说明市场动力还不稳固,像是个还没完全康复的病人。

二手房市场反而比新房活跃。2025年上半年,20个主要城市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增长13%,而新建住宅成交套数同比下降7%。二手住宅与新建住宅成交套数的平均比值达到2.3,也就是说二手房交易量已经是新房的两倍多[citation:1]。这个变化挺大的,我记得几年前还是新房占主导呢。

价格方面,二手房降价更狠。到2025年6月末,70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从高点回落了11%,而二手房价格指数回落了18%。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分别回落了13%、17%、20%[citation:1]。为什么二手房跌得更厉害?一方面是因为二手房业主更急着卖,另一方面是二手房供应量大了。

现房和期房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2025年第二季度,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3%,期房却下降12%。现房销售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122%,而期房只有39%[citation:1]。这说明购房者对期房交付风险还是有顾虑,更愿意买看得见摸得着的现房。


房企生存现状:洗牌接近尾声,强者恒强

房地产企业本身也在经历深刻变化。行业洗牌看起来"接近尾声",新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citation:1]。

头部房企阵营已经固化,四大央企——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稳稳占据销售榜单前四名[citation:1]。这些央企国企有先天优势,融资成本低,信用好,在行业困难时期反而能扩大市场份额。

比如2025年上半年,中国金茂货值补充率达到126%,建发股份和越秀地产这两家地方国企也分别达到97%和81%[citation:1]。货值补充率简单说就是房企补充土地储备的程度,这个比率高意味着这些企业还在积极扩张。

相比之下,民企处境就难多了。除了少数像滨江集团这样深耕核心城市、产品力强的企业还能保持98%的货值补充率外,很多民企都在收缩战线[citation:1]。行业集中度在提升,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的趋势很明显。

二季度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房企有6家,分别是新鸿基地产、华润置地、恒基地产、长实集团和太古地产[citation:3]。有意思的是,这些市值大的企业里港资房企居多,而且港资房企在资本市场波动时"市值更具韧性,下跌后更易修复"[citation:3]。这可能和它们稳健的经营策略有关。


2025年地产股怎么走?波段式行情是主旋律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2025年地产股到底会怎么走?中金公司给出了明确判断:"预计板块2025年行情或延续波段式交易"[citation:4][citation:6]。

什么是波段式行情?就是股价会在政策预期和基本面现实之间来回震荡。当市场对政策期待高时涨一波,当现实数据不及预期时又跌回去。中金公司测算,2025年初14家重点房企短期有40%的潜在上行空间,中长期如果基本面全面修复,还有130%的空间[citation:6]。这个空间听起来挺诱人的,但关键是时机的把握。

政策层面,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标志着政策基调从之前的"稳中有进"转向"积极支持"[citation:5][citation:8]。但政策落地效果还需要观察,中金公司甚至假设了强、中、弱三种政策情景来预测2025年市场走势[citation:5]。

在强政策情景下,2025年房地产总销量可能环比持平;中等情景下下跌6%;弱情景下下跌14%[citation:5]。目前看,现实可能更接近中等情景,市场还在艰难寻底。


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关注这三类机会

面对这种震荡市,普通投资者该怎么操作?我觉得不能像以前那样盲目跟风了,得有点策略。

首先,聚焦头部优质企业。中金公司推荐A股的招商蛇口、滨江集团;港股的绿城中国、华润置地等[citation:8]。这些企业共同点是财务稳健、土储质量高、综合开发和运营能力强。就像一位上市房企证券部人士说的:"短期关注政策宽松带来的机会,中长期还是应聚焦具有核心城市资源、综合开发和运营实力较强的头部企业"[citation:3]。

其次,关注政策博弈机会。中金公司认为,如果房价跌势趋缓企稳,板块有望开启趋势性行情[citation:4]。可以密切关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限制性政策的优化进展,以及房票安置、公积金贷款优化、住房"以旧换新"等政策的落地效果[citation:3]。

第三,留意低估值的港股内房股。汇丰环球认为低利率、供应紧缩和信贷正常化等因素将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复苏[citation:3]。港资房企在资本市场波动时期表现出的韧性值得关注,比如新鸿基地产、太古地产等市值千亿级的港资房企[citation:3]。

不过我得承认,具体哪些政策工具最有效,这个我还没完全搞明白。比如房地产收储政策,理论上能去库存,但执行起来在定价机制、参与意愿等方面都有挑战[citation:5]。这些细节可能才是决定政策效果的关键。


未来展望:止跌回稳之路不平坦

总体来看,2025年地产股走势大概率继续是"政策预期与基本面现实"的拉锯战。股价波动会提供交易机会,但趋势性行情还需要等待更明确的基本面改善信号。

估值的历史底部可能已经确立[citation:7],但上行节奏取决于政策力度和房价走势。中金公司指出,从过往周期看,受政策支持后房价趋势性改善是地产股止跌站稳的重要信号[citation:4]。

二手房占比提升和房价下行惯性这两个趋势短期内可能难以完全扭转[citation:5]。这意味着市场调整还在继续,但最坏的时期或许正在过去。

对投资者来说,2025年地产股投资需要更多耐心和精选个股的能力。波段操作可能比长期持有更合适,至少在当前阶段是这样。房地产行业不会消失,但它的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已经深刻改变,投资逻辑也需要相应调整。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