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资实业吧:老牌糖厂的跨界逆袭之路

Zbk7655 16小时前 阅读数 2 #滚动资讯

【文章开始】

华资实业吧:老牌糖厂的跨界逆袭之路

你知道吗?一家过去专门制糖的老国企,如今竟然在生物科技、中央厨房甚至石油开采材料领域玩得风生水起。这就是包头华资实业,从1955年建厂到现在,整整走了70年,它的故事简直就像一部中国传统企业的转型教科书。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曾经的"糖业老大"是怎么在新时代蹚出一条新路子的。

?? 华资实业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华资实业的前身是包头糖厂,来头可不小——它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配套工程,1955年建成投产,是新中国北方最早、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机制糖厂[citation:1]。1998年12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191),成为全国甜菜制糖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citation:1]。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华资实业早已不是单纯的制糖企业了。2022年5月新股东进入后,公司业务已经从单一的制糖扩展到了五大板块:制糖、粮食深加工、黄原胶、中央厨房和生物科技产品[citation:6]。这种转型速度,对于一个老国企来说确实令人惊讶。

?? 从甜菜到生物胶:华资的转型之路

华资实业最引人注目的转变,莫过于从传统制糖向高科技生物材料的跨越。2023年4月,公司决定投资建设2万吨/年黄原胶项目,同年8月就动工建设[citation:1]。到了2024年,这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citation:1]。

那么黄原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华资要投入这么多资源?

简单说,黄原胶是一种用玉米淀粉和大豆粉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多糖物质,应用范围特别广[citation:1]。比如: * 食品领域:用于各种饮料、冰淇淋、肉制品、乳制品等,起到增稠和稳定作用[citation:1]; * 石油工业:用于钻井液和三次采油驱油剂,提高石油开采效率[citation:1]; * 日用化工:用于牙膏、洗发水、化妆品等产品的生产[citation:1]。

华资实业看中黄原胶市场不是没有道理的。目前全球黄原胶年产量约27万吨以上,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能在22万吨左右,占全球主导地位[citation:1]。国内70%的黄原胶产品出口国外,国际市场对中国的依赖很大[citation:1]。


?? 股权变革:新主人带来新气象

2022年是华资实业的转折点。那年5月,新股东完成了股权受让手续,随即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citation:6]。

新股东一来就展现了完全不同工作风格。一位项目负责人回忆说:"新股东一来就要求一周内拿出企业复工复产的具体方案、半个月内将老职工召回"[citation:6]。这种速度感让习惯了国企节奏的员工们一时难以适应。

股权变更后,公司迅速布局: * 2022年5月22日,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山东裕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同年7月就投产[citation:6]; * 2022年8月,新上三条精品糖全自动生产线[citation:6]; * 2022年8月29日,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内蒙古鲁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citation:6]; * 2023年中央厨房项目产品上市[citation:6]。

这一系列操作的速度和决心,让人看到了老企业焕发新活力的希望。


?? 为什么要转型?传统制糖不好做了吗?

华资实业的转型某种程度上也是被迫之举。数据显示,2024年华资实业全年营收5.16亿元,同比下滑19.09%,扣非净利润为-188.93万元,连续两年核心业务亏损[citation:7]。

传统制糖业务面临很大挑战: * 甜菜原料供给受限,制糖业务长期停滞,仅维持小袋糖分装[citation:7]; * 全资子公司裕维生物的谷朊粉、食用酒精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0.89%[citation:7]; * 财务压力增大,公司货币资金为4155.99万元,同比下降11.80%[citation:7]。

这些困境迫使华资实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黄原胶项目和中史厨房就成了他们选择的新方向。


?? 实地看看:华资的多元化布局

现在的华资实业已经形成了相当多元化的产业布局,通过多家全资子公司开展业务:

  • 山东裕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5月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主要开展粮食深加工业务,产品包括谷朊粉、酒精等[citation:1]。截至2023年8月,总资产为37,730.65万元,营业收入27,435.15万元,净利润为2,030.72万元[citation:1]。

  • 内蒙古鲁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8月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开展餐饮管理业务[citation:1]。公司面食、烘焙、豆制品、卤肉制品等六大品类近50个品种的食品和食材,已通过遍布呼、包二市的150多家商超便利、机构食堂等进入百姓餐桌[citation:6]。

  • 包头华资糖储备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2000万元人民币,主要业务范围白糖、原糖、粮食制品的储存、仓库出租等[citation:1]。

  • 内蒙古乳泉奶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000万元,但经营状况似乎不太理想,截至2023年8月,营业收入仅39.12万元,净利润为-214.49万元[citation:1]。

这种多元化布局或许暗示了老企业寻求突破的策略,虽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 人的故事:老员工的新挑战

企业的转型最终要落到每个员工身上。华资实业的老员工们经历了从辉煌到低谷再到重生的全过程。

一位在1986年就入厂的老员工杨青茂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糖厂效益好,"一提起'我是包头糖厂的',感觉真有面子!"那时每到秋收季节,农民排队送甜菜的队伍长达二三里地,乡村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citation:6]。

但随后的十年停滞期让员工们经历了迷茫和彷徨。一位负责人坦言:"期间内心有过彷徨、迷茫。即便这样,在岗员工仍然把生产设备维护得很好,他们时刻准备着再开工"[citation:6]。

转型意味着学习新技能。49岁的王玉柱负责中央厨房项目后,带着20名平均年龄50+的职工去山东学习专业生产技术。"掌握一门新技术,哪那么容易!"项目投产初期,受水质、气候等因素影响,豆制品技术不稳定,豆腐皮只能做厚的,做不了薄的,看着作废了的原料白花花倒掉,内心备受煎熬[citation:6]。

不过话说回来,正是这种"刻在华资人骨子里的精神,不服输、不放弃、不懈怠"让老企业能够一次次重生[citation:6]。


??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华资实业的转型之路还远未结束。2024年4月,公司实际控制人再次发生变更,中裕科技以13亿元现金增资取得盛泰创发55%股权,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张文国变更为宋民松[citation:7]。

这次变更可能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中裕科技承诺36个月内通过资产转让、业务剥离等方式消除与华资实业的同业竞争[citation:7]。分析认为,若成功整合,将在内蒙古、山东两地形成"原料种植-面粉加工-终端食品"的产业协同[citation:7]。

但挑战也不小: * 公司资产负债率攀升至25.52%,财务费用占营收比11.36%[citation:7]; * 如何平衡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关系; * 新项目的市场开拓和盈利能力有待验证。

不过,从2024年开始,华资实业院内生活区又热闹了起来,"年轻的面孔多了,家属楼的灯亮了,关停许久的门市开张了"[citation:6]。这种变化或许比任何财务数据更能说明企业的活力回归。


华资实业的故事很像中国很多传统企业的缩影——经历过计划经济的辉煌,感受过市场经济的冲击,现在正努力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它的转型之路不一定完美,但这种勇于尝试、不断突破的精神确实值得尊敬。从甜菜到黄原胶,从糖厂到中央厨房,华资实业的跨界逆袭还在继续??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