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制药:一家药厂的仿创结合之路

Zbk7655 1小时前 阅读数 1 #滚动资讯

【文章开始】

华纳制药:一家药厂的仿创结合之路

你知道吗?一家从湖南浏阳医药生物园区起步的药厂,如今竟然能在科创板上市,年营收超过14亿,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1%以上?它没有盲目追逐最热门的抗肿瘤药,反而在抑郁症、儿童用药这些细分领域默默耕耘,甚至琢磨着怎么用技术替代珍稀动物药材——这就是华纳药厂,一条不太寻常的“仿创结合”之路。

?? 华纳药厂到底什么来头?

华纳药厂成立于2001年,算下来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它主要做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和中药制剂,是一家实打实的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算是迎来了又一个里程碑[citation:5]。

但华纳并不是一夜爆红的那种企业。它的发展经历了明显的三个阶段: * 第一个十年:从无到有,在长沙浏阳经开区扎根。 * 第二个十年:从小到大,业绩倍数增长,并成功上市。 * 第三个十年:也就是现在,他们正从仿制药企业向创新型制药企业转型[citation:2]。

目前,公司拥有近80个药品注册批件,50多个原料药产品已转“A”(可用于生产上市制剂)[citation:2]。他们的产品线主要集中在消化、呼吸、抗感染等领域,像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多库酯钠片等都是其重要产品[citation:7]。


?? 华纳药厂靠什么赚钱?

华纳药厂的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两大块:制剂产品原料药及中间体

制剂业务是公司的基本盘,2023年贡献了11.14亿元的营业收入,产品覆盖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抗感染等多个重点治疗领域[citation:10]。其中: * 消化系统类药物(如铋剂系列、多库酯钠片等)是重点品类,2023年营收3.22亿元。 * 呼吸类药物成长迅速,核心产品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等推动其营收从2018年的0.2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2.81亿元[citation:10]。

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则增长迅猛,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近40%[citation:10]。公司许多制剂产品所需的原料药都能自主配套供应,比如胶体果胶铋、蒙脱石、泮托拉唑钠等[citation:5]。这种“原料制剂一体化” 模式带来了多重好处: * 质量可控:从源头保证药品质量。 * 成本优势:通过原料药自供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更能适应国家集采的要求。 * 供应稳定:避免重要原料药“被卡脖子”的风险[citation:5]。


?? “仿创结合”到底是什么打法?

华纳药厂董事长黄本东对“创新”的理解很务实。他认为创新无处不在,不仅体现在药品质量的提升上,也体现在成本的下降里,管理体系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也都是创新[citation:4]。华纳药厂的策略被概括为“仿制药集约化夯实根基、创新药点状突破培植潜能”[citation:8]。

仿制药方面,华纳追求的是“扎扎实实把仿制药做好”[citation:4]。他们通过“产品集群化开发”和平台技术共享,逐步建立起具有“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的高端化药产业化平台[citation:2]。截至2023年年报,公司共有92个在研项目中,新注册分类仿制药研发项目就有63个,一致性评价项目10个[citation:10]。

创新药方面,华纳的选择显得有些“另辟蹊径”[citation:2]。他们避开了竞争异常激烈的抗肿瘤药等热门赛道,选择了抑郁症、珍稀濒危动物药材替代等专业细分领域进行探索[citation:2]。例如: * ZG-001胶囊: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新型抗抑郁药,由参股公司致根医药主导研发,目前已开展Ⅱa期临床试验[citation:2][citation:8]。 * 珍稀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研发(ZY系列):由子公司天玑珍稀主导,试图用技术手段替代一些珍稀动物药材,多个项目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或正在推进相关工作[citation:5][citation:10]。这个方向的政策指南相对清晰,或许暗示着未来的发展机会可能更快到来[citation:2]。 * 中药1.1类新药乾清颗粒:从2015年开始研发,至今已历时10年,目前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相关阶段[citation:2]。

这种创新药研发模式,华纳采用的是投资研发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citation:7]。他们广泛筛选国内外优秀研发团队和项目进行早期投资孵化,同时也基于自身研究院开展创新项目。


?? 人才与管理:黄本东看重的是什么?

华纳药厂的董事长黄本东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间接持有公司25.7%的股权[citation:5]。他是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白云山做药物研究,1993年放弃稳定工作下海创业,最终在2001年创立了华纳药厂[citation:4]。

黄本东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是两个:一个是人才,另一个是管理体系。抓实这两点,品牌、市场、产品、资源会水到渠成。”[citation:4]

华纳药厂在人才建设上确实投入了不少。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研发及技术人员428人,占员工总数的34.57%[citation:2]。公司为实验技术人员设计了一套从实验员到高级实验师的引进、培训与晋升体系[citation:4]。2024年,公司还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向高管、核心技术人员、业务骨干等39人授予了331万股限制性股票,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发展深度绑定[citation:5]。


?? 华纳药厂未来要向哪里去?

华纳药厂的眼光已经瞄向了国际市场。他们正在建设一个年产3000吨高端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绿色智造基地(华纳致根高端原料药项目),这个项目规划以国际标准高起点布局,主动对接美国FDA、欧盟EMA、日本PMDA等药品质量生产管理体系,目标是获得全面的国际认证,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citation:2]。

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应对国内药品集采政策。通过“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优势,公司既能保障产品质量,又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从而更加适应国家集采政策的变化,争取更多的集采机会[citation:2]。当然,集采带来的产品价格下降也确实对公司的短期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压力[citation:5]。


?? 华纳药厂能行吗?

华纳药厂的故事,是一家中国本土药企在“仿制”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努力生存和发展的故事。他们选择的不是最烧钱、最炫酷的赛道,而是在看似细分甚至冷门的领域里,依靠扎实的工艺、对成本的控制和对人才的重视,一步步地构建自己的竞争力。

虽然华纳药厂在创新药研发的具体商业模式和最终成果转化效率上,仍有待时间和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但其“仿创结合”的策略,以及在国际化和集采背景下的应对,展现了中国制药企业一种可能的发展路径。未来,华纳药厂能否凭借其差异化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壮大,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