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资管巨头的成长与创新之路
【文章开始】
华夏基金:资管巨头的成长与创新之路
你知道吗?国内有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着超过2.85万亿的资产,服务着2亿多的客户。这个数字可不是开玩笑的——它就是华夏基金。从1998年成立到现在,华夏基金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可以说是中国基金业的“老将”了。但这家公司一点儿也不“老态龙钟”,反而在创新路上跑得比很多年轻人还快。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华夏基金是怎么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巨头的,它又有哪些独门秘籍?
▍华夏基金是谁?它的家底有多厚?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总部设在北京[citation:4]。说起来,它算是中国基金行业的“元老”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华夏基金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公募基金之一[citation:4]。
说到实力,咱们得看看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了28512.37亿元,旗下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citation:3]。这是什么概念?比很多小国家的GDP还要高!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了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构建了以公募基金和机构业务为核心,涵盖华夏香港、华夏资本、华夏财富的多元化资产管理平台[citation:4][citation:8]。
▍华夏基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回顾华夏基金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基金业的进化史。公司成立初期就推出了传奇产品——基金兴华,存续期15年,实现了15年11倍的净值累计增长,年化收益达18.5%,成为了业内的标杆[citation:8]。
华夏基金在创新方面总是快人一步: * 2004年推出境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citation:8]; * 2012年推出内地首只跨境ETF[citation:2]; * 2017年成为境内首家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的公募基金公司[citation:5]; * 2024年拿到在香港发行比特币现货ETF等虚拟资产产品的资质[citation:7]。
这些“第一”和“首批”不仅展示了华夏基金的创新能力,也体现了其市场敏锐度。
▍多资产全能平台:华夏基金的核心竞争力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在2023年4月举行的公司25周年多资产全能平台策略会上表示:“多资产全能平台将塑造大资管时代核心竞争力”。华夏希望以多资产全能平台和资产配置的理念来打通公司的整体业务链条,构建资产配置框架下的投研体系、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citation:1]。
这个“多资产全能平台”到底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秀资产,通过科学配置达到策略贯穿周期、获得稳健收益的目的。它不仅能投资境内市场,还能投资海外市场,真正实现全球视野、全球研究、全球配置和全球服务[citation:1]。
阳琨,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进一步解释了这一平台的优势:“我们希望在一体化框架下去定义、创设资产,持续开发多元主题策略。多元资产的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一站式解决各类客户的配置需求。”[citation:1]
为了建设多资产全能平台,华夏基金打造了四大体系保障:投资、研究、人才和科技。在科技体系方面,近年来持续投入,建设了灵犀、飞翼、万象等智能投研平台,逐步引入智能算法,沉淀个股、行业等策略模型[citation:1]。
▍ETF与被动投资的领军者
说到华夏基金,不得不提它在ETF和被动投资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自2004年推出国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以来,一直在引领行业ETF产品创新方向[citation:2]。
看看这些成绩:截至今年6月底,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基金规模共计548亿元,在全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ETF管理规模超出第二名300多亿元[citation:2]。到了2025年上半年,华夏基金旗下ETF规模更是增长932.41亿元,总规模达到7514.07亿元,继续稳居行业第一[citation:3]。
张弘弢,华夏基金量化投委会主任委员指出:“很多人认为指数型基金被动跟踪指数,管理容易,对基金经理能力考验较少。但实际上,即便跟踪同一指数,不同的基金经理获得的收益也会不尽相同。好的指数基金,不光要严格控制跟踪误差,还需要在较低风险下通过精细化管理为投资者力争实现更好的收益。”[citation:2]
▍ESG投资:从1.0到2.0时代的跨越
华夏基金在ESG投资方面也是国内先行者。2024年,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ESG投资正在从‘标签式’的1.0时代跃升至与基本面分析紧密融合的2.0时代。”[citation:5]
公司在ESG领域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 * 2017年成为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的签约方,是境内首家加入该权威国际组织的公募基金公司[citation:5]; * 建立了由公司总经理、ESG业务委员会、基金经理与研究员以及专项ESG团队组成的四级ESG组织架构[citation:5]; * 自主构建本土化ESG研究方法体系,覆盖3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citation:5]; * 截至2023年末,旗下共计41只ESG主题基金,整体管理规模超574亿元[citation:5]。
李一梅认为,随着国内监管政策的出台、ESG数据质量与可及性的显著提高,境内开展ESG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投资实践已具备条件[citation:5]。不过话说回来,ESG投资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长期收益,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
▍赚钱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了多少价值?
衡量一家基金公司的实力,最终还要看它为投资者创造了多少价值。这方面,华夏基金的表现相当亮眼。
2025年上半年,华夏基金旗下基金合计实现利润573.20亿元,仅二季度就实现利润300.92亿元,成为二季度唯一一家旗下基金净利润超过300亿元的基金公司[citation:3]。股票基金成为赚钱主力,合计为持有人实现超171亿元盈利;海外投资基金也为投资者赚了近46亿元[citation:3]。
从具体产品看,华夏沪深300ETF二季度实现盈利超65亿元,是该旗下最赚钱的基金;华夏上证50ETF为投资者实现盈利近54亿元[citation:3]。
自成立以来,华夏基金分红总额超过1350亿元,是国内首家分红额超千亿的基金公司[citation:8]。特别是华夏回报基金,自成立以来已分红81次,累计分红总额已超124亿元,是分红次数最多的权益类基金之一[citation:8]。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华夏基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未来也面临不少挑战。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投资者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都可能对资产管理行业产生影响。
华夏基金近年来在科技赋能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比如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在投资中的应用[citation:8]。2025年6月,公司还和微软宣布打造千人千面的智能理财时代[citation:2]。这种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或许暗示着未来资产管理的新方向。
另一方面,华夏基金的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公司不仅在香港设有子公司,还获得在香港发行虚拟资产产品的资质[citation:7]。这与公司“全球视野、全球研究、全球配置和全球服务”的战略定位是一致的[citation:1]。
▍结语
回顾华夏基金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一家普通基金管理公司,成长为管理资产近3万亿的行业巨头,其成功并非偶然。持续的产品创新、强大的投研能力、全面的产品线和国际化的视野,共同构成了华夏基金的核心竞争力。
说到未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会如何发展,华夏基金的“多资产全能平台”战略和ESG投资实践可能会提供一些启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成熟,像华夏基金这样具有全面能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可能会迎来更多发展机会。
当然啦,投资这事儿从来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即使是华夏基金这样的行业巨头,也会面临市场波动和挑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资产管理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更加专业、多元和全球化的新阶段,而华夏基金已经做好了准备。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欧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