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上海市分行:扎根浦东的金融力量如何服务城市发展?
【文章开始】
交行上海市分行:扎根浦东的金融力量如何服务城市发展?
从外滩的老建筑到浦东的摩天大楼,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不仅是上海金融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这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深度参与者。
清晨,一位市民打开手机里的数字人民币APP,扫码乘坐地铁前往外滩;一家科创企业的负责人刚刚获得无需抵押的千万元贷款,正全力投入芯片研发;临港新片区内,一项跨境贸易创新方案刚刚落地,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场景,背后都有一家共同的金融力量在支撑——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citation:4]。
01 历史足迹,与上海同频共振的金融力量
交行上海市分行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它是唯一总部在沪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所在地分行,这个身份让它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扮演着独特角色[citation:2]。
从1908年成立至今,交行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沧桑巨变。1987年,交通银行重组成为首家全国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citation:2]。
说到交行与浦东的关系,那得回溯到1990年。当时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交行上海市分行成为首批响应的金融机构之一,同年就设立了交行上海浦东分行[citation:1]。
三十五载春秋,交行上海市分行见证了浦东从一片阡陌农田与滩涂交错之地,发展成为如今高楼林立、科创勃发的现代化新城,而这家银行自身也从金融“拓荒者”成长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金融主力军[citation:1]。
02 基建先行,擘画城市发展蓝图的金融支撑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而基建项目往往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交行上海市分行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当年“上海市一号工程”南浦大桥建设,交行及时提供了286万美元和2.29亿元人民币贷款,助力浦东率先通桥[citation:1]。
随后又参与杨浦大桥银团贷款,为浦东开辟南北交通动脉[citation:1]。可以说,交行用金融力量为浦东铺展了城市骨架。
不仅是桥梁建设,1991年,交行上海市分行携手40余家金融机构,为东方明珠提供1500万元人民币和1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成功解决了当时全国最大文化工程的融资难题[citation:1]。
进入新世纪,交行再次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以175亿元人民币支持世博会建设;2019年,该行牵头组建21个重大工程银团,签约金额超800亿元[citation:1]。
03 科技金融,破解科创企业“成长的烦恼”
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往往面临一个难题:轻资产、无抵押,但研发投入巨大,传统授信模式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交行上海市分行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2021年5月,交行上海市分行成立了“科技金融专班”,通过创新机制、研究需求、整合资源,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citation:5]。
这个专班具有审批速度快、利率低、不要求强担保以及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等优势,确保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能够尽快落实[citation:5]。
在上海天数智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首款国产通用GPU芯片时,交行上海市分行为其量身定制了1亿元授信额度,支持了这家立志打造“中国芯”的企业的发展[citation:4]。
同样受益的还有低空经济“新星”上海沃兰特航空。交行上海市分行创新评估模型,探索出一套更符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评价体系,突破固定资产抵押等传统风控逻辑[citation:4]。
交行上海市分行还推出了“张江企业易贷通”产品,打通科创企业融资“最先一公里”,并为近2000户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citation:1][citation:3]。
04 普惠金融,小微企业也能享受“VIP服务”
小微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头活水,数量占据企业总数的98%以上[citation:4]。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
交行上海市分行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创新。他们推出了“主动授信”服务,协助政府部门有效甄别融资需求企业,实现从“需求名单”到“推荐名单”的快速转化[citation:4]。
截至2025年1月末,交行已累计为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下2万余户融资需求主体进行了“主动授信”跑额,让银行服务模式从过去“被动等客”转变为“主动对接”[citation:4]。
一家由同济大学毕业生创立的科技企业——上海捕鹿数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营收少、无抵押一度融资无门。交行上海市分行通过“科创人才贷”,以管理团队学历履历背景和企业技术潜力为评估依据,为企业提供了265万元信用贷款[citation:4]。
在服务农户方面,分行推出“神农e贷”产品,运用农业大数据实现全线上化操作,累计为超过150户合作社和农户发放近亿元贷款[citation:4]。
05 跨境金融,助力企业扬帆出海的金融后盾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跨境金融需求日益增长。交行上海市分行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去”?
他们打造了“离在岸、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服务体系,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客户数和交易笔数均排名市场第一[citation:5]。
2023年,交行完成全国首单人民币结算跨境油气贸易,随后又创新完成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首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速[citation:1]。
在临港新片区,交行汇聚精兵强将,不仅首批挂牌成立了交通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还将交通银行离岸中心、交银金科子公司、交银科创基金等机构落户新片区[citation:5]。
交行还编制了新片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和产品手册,打造一体化服务体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citation:5]。
06 金融创新,永续信托与城市更新新模式
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但更新项目往往面临资金需求大、回报周期长的问题。交行上海市分行在这方面有什么创新?
2025年9月,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携手合作,成功落地全市场首单城市更新永续信托业务[citation:6]。
这一创新举措为上海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项目注入强劲金融动力,开创了以永续信托作为权益资本工具补充城市更新项目资本金的行业先河[citation:6]。
这一投贷联动项目是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入推动城市更新大会战略合作签约项目落地见效的有力表现[citation:6]。
该项目不仅破解了城市更新资本金融资难题,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这一经验将进一步强化交行与黄浦区国资体系合作深度[citation:6]。
07 数字化转型,让金融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在数字化时代,交行上海市分行如何利用科技提升服务体验?
他们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政务服务引入交行电子银行渠道,新增30项政务跨省服务进驻自助终端,13项“随申办”政务服务进驻交行手机银行[citation:3]。
一位获贷企业主感叹道:“就像网购一样方便!”企业登录专属界面后,可便捷查看交行的预授信额度、二维码等信息,并直接发起业务申请,享受“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citation:4。
在医疗领域,交行上海市分行与市第六人民医院携手,重塑患者就医体验,开创医疗付费“一件事”[citation:5]。如今,交行“惠民就医”长三角跨省通办功能顺利落地,成功破解异地就医搭载“惠民就医”服务的难题[citation:5]。
完成异地就医备案来沪的苏浙皖参保人员到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就医时,可在“随申办”app签约交行“惠民就医”服务,与上海市民共享同城化的“无感支付”体验[citation:5]。
截至2024年末,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有贷款余额民营企业客户数超17000户,近三年为民营企业投放贷款累计超3000亿元[citation:4]。
2025年上半年,交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获贷企业数增长11.12%,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幅达22.93%[citation:8]。
从支持东方明珠建设,到助力科创企业研发“中国芯”;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到推动城市更新项目,交行上海市分行始终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长。
金融不只是数字和交易,更是一种与城市发展同步的力量。这种力量,正在以一种几乎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方式,支持着上海迈向更具活力的未来[citation:1][citation:3][citation:4]。
【文章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欧洲时报



